霍山县单龙寺镇:学史力行办实事 齐心共建幸福乡
“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单龙寺镇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实效。
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发展,群策群力壮大集体经济。单龙镇根据各村地理特点和区位优势,规划适宜的产业类型,激活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扫帚河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结合“鲜花小镇”名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鲜花基地,引导果园种植。今年春季,该镇联合林业站向群众免费发放近三万棵樱桃、石榴、黄桃、桃子、猕猴桃等果树;乌牛河村、扫帚河村及双龙村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方向,挖掘发展潜力,引入中药材黄精种植,现初成规模50亩;发挥农民看家本领,促进家门口增收,乌牛河村开垦蔬菜基地30余亩,承包给周边群众管理,一期蔬菜全部出售,市场前景良好,下一步将扩大蔬菜品种和基地规模;针对各村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乡风文明贷活动,利用金融直通车为镇内24户乡风文明户发放贷款245万元,拓宽农村产业发展“金路子”,开通群众居家就业“新窗口”。
齐心协力完善基础设施,真抓实干增进民生福祉。民生无小事,事事总关情。近年来,该镇将“村村通上水泥路、户户用上安心电、群众喝上放心水、家家住上安全房”作为工作出发点。建设“四好农村路”,畅通路网便民行,今年完成水家湾路、马子尖路、刘家老屋路等五条道路硬化、质量检测,以前路面坑洼不平、雨天积水泥泞的土路变成平整干净、宽阔通畅的水泥路,大大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安居乐业,安居是前提,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共改造危房163户,针对困难群众设置1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了群众住得其所、居有所安;为改善用电环境,提高供电稳定性,合理规划推进农网改造工程,积极做好村组对接,照亮乡村振兴致富路。
统筹兼顾开展环境整治,身体力行描绘生态画卷。致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提升乡村“颜值”,今年以来该镇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爱国卫生运动、村容村貌提升等各项重点工作。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印制宣传单2000余份,动用挖掘机4台,清理卫生死角73处,清理辖区内的小广告51处、废旧条幅123条、废旧广告牌9个,拆除危旧房屋16间,清除违章建筑、乱搭乱建57处,整治期间,党员干部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不怕脏不怕累。“小厕所”连着“大民生”,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目前150户改厕目标已全部完成,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以农村环境整体提升和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创新试点生态美·垃圾分类文明超市,文明信用加分、垃圾污染减负,村民积攒文明积分到文明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用激励和引导的方式,让垃圾分类融入群众生活习惯中。
无微不至聚焦人文关怀,事无巨细共筑文明乡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镇党委深入发动“映山红”“指南针”“小禾苗”志愿者服务队、“两山学院课堂”宣讲团队,广泛开展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党史宣讲、文明创建、生态环保、旅游服务、关爱救助、防汛救灾等方面的志愿服务。针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持续开展关心关爱和慰问活动,上门打扫卫生、开展“义剪行动”等;针对困难大学生开展“助燃青春为爱启航”爱心结对帮扶,帮助其顺利迈入大学之门;组织开展送戏下乡、电影播放、农村广场舞等活动,满足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期待;节假日期间组织旅游志愿服务,为游客安全旅游、文明旅游保驾护航;全天候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和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在接种点为接种群众提供红帐篷、红凳子、热水、牛奶、面包、盒饭等暖心服务,另外走街串巷、进村入户进行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宣传,筑牢疫情防线,守护群众健康。今年以来,共发动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超600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12030小时,受益群众9000多人,让志愿者旗帜飘扬在每个角落,潜移默化滋养文明新风尚。
学史力行,实干为要。单龙寺镇将持续把学党史成效转化为内在工作动力和为民服务福祉,想民所想、忧民所忧、乐民所乐,抓住产业发展新机遇,铸就民生幸福新工程,开拓文明实践新思路,助力乡村振兴新局面,同心协力铺就幸福花乡之路。(张晓娟
姚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