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破茧成蝶——叶集区姚李镇合兴村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侧记
七月如火,高温炙烤大地。到处花红柳绿仍有春天的底色。笔者沿着顾王(大顾店至三元王店)路,一条通往合兴村部宽阔笔直的柏油路,宛如一条黑色的地毯行走十分舒坦。柏油路两边乳白色的路灯如列队的士兵整齐排列在绿树丛中。虽说是酷暑盛夏,但一阵阵凉丝丝的史河风轻轻地吹拂着耳边,使人倍感惬意。
顺着又宽又平的柏油路一直走来到合兴村部,抬头仰视村部楼房顶端“合兴村党群活动中心”九个鲜红的大字赫然显目。大门正前方两边,几块钢化玻璃定制的《村务公开栏》、《党建制度栏》、《脱贫攻坚公示栏》等各项制度应有尽有,对忖排列着。宣传栏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据了解,叶集区姚李镇合兴村距镇区约10多公里,近年来,在区镇各级高度重视下,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水来成灾偏远岗娃村,经过上上下下的不懈努力,终于破茧成蝶,一举成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产业发展示范村”。
江淮水润,村庄秀美。 姚李镇合兴村,紧临史河边沿,全村总面积约8000多亩,可耕地面积5043亩,可养水面100余亩,荒岗、洼地、200多亩。全村总劳动力2765名,外出劳动力约1500多人。以往,由于该村地处镇区偏远,交通闭塞,群众仅靠种田地增加收入经济十分落后,贫穷与落后一直困扰着全村2700名群众经济发展,束缚住他们产业发展的“瓶颈”。窦祖军、司皮国等群众,一度存在想干没目标、想富没路子。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与民生工程如春风化雨洒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农村“三大革命”通过改水改厕、 实现了“三通”,即全村通电、通自来水,通讯网络全覆盖。全村有砂石路10条,约8公里,柏油路1条。自从“安徽鼎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在省商务厅的积极帮助下,通过发展“大棚经济”,农民种植的小南瓜、无公害蔬菜、火龙果、栽培食用菌菇等发展多种产业, 农民人均收入由原先年输入1500元提高到6000多元。农民采取了稻虾养殖、大棚种植等产业化增收模式。农民开始建新房添新居,村组面貌日新月异地变化。“俺们村里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居民区休闲有凉亭,跳舞健身娱乐有乡村大舞台,家家门前有花屋后有树,出门坐公交,俺们“泥腿子”如今俺们和城里人一样,从此不眼馋城里人生活了。”该村群众窦祖军说。
该村土地肥沃,水资源充沛,气候湿润。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政策扶持优势,乘势而上,谋求发展,趟出了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眼下,经过环境综合治理,该村田园盛景,风光无限,水源流畅,旱涝保收。由于史河水日夜奔流不息,滋润着田园大地,素有:“溪水门前过,河水埂边流,上游到下游,一年流到头”之称。自从民生工程“村村通”实行以来,西与叶集平岗、尧岭隔岗相望,北与三元王店毗邻,东与洪集双墩相交,南与姚李曾墩搭界。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为该村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全村群众铺垫了一条通向美丽乡村的“金光大道”。
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美的并不空洞,各具特色,具有丰富的内涵。全村共有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共5户。该村自成立小南瓜种植合作社以来,贝贝小南瓜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鼎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鼎力相助,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发展产业创收,为贫困群众搭建了脱贫架起了致富“桥梁“。近年来,该村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镇党委镇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市、区、镇和省商务厅的关心与支持,天时、地利、人和,助力村级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村庄门前有花草,屋后绿树成荫,池塘水清净,格局别具一格,整齐划一,一举跃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行列。显而易见,合兴村由一个偏远的姚李镇“西伯利亚”破茧成蝶,成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如今,产业兴旺促进了乡村振兴,在广袤的田野里呈现出一幅山水田园、史河水韵、产业发展的崭新画面。(程度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