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桃溪镇金圩村盘活存量土地为乡村治理助力
在许多地方,存在一方面土地资源大量闲置,一方面村集体经济捉襟见肘的现象。有的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资源利用价值不大的原因;但是更有可能是因为该地村干部尤其是村主要负责人积极主动挖掘土地资源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舒城县桃溪镇金圩村地处桃溪与柏林乡交界处,和该镇其他村相比,位置相对偏僻。但是,金圩村在村党支部书记金德柱同志的带领下,挖掘并利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为金圩村集体增收入,为金圩村老百姓谋利益,为乡村治理工作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盘活村校旧址,建设车间村部。将原来废弃的金圩村小学校园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建设新的村民活动中心,即新村部;一半用来建设980平方米钢构大棚,租用给当地能人大户用于农产品生产加工车间,每年村集体获取大棚租金收入8.5万元。当时980平方米钢构大棚的建设资金来源于库区移民项目资金。
盘活村部旧址,建设生产大棚。在原村部旧址,一期建设钢构生产大棚一处,面积400平方。资金来源于农业产业发展项目。项目建成后,将租给舒城县塑利塑胶有限公司生产建筑材料穿墙管,每年村集体可获取租金收入3至4万元。老村部还保留旧建筑150平方米,加上周边的空闲地,二期建设工程将拆除旧建筑,新盖500平方米的钢构大棚,建设资金正在申报中。
改造村部塘口,建设生态湿地。将原先位于村部东边的废水塘口1500平方,改造建设成为人工生态湿地。水里栽植有浮萍,睡莲、茭白等吸附废物作用较强的水生植物。周边群众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通过污水管道排入生态湿地,经自然沉淀和水生植物吸收后,形成较为干净的水。这样的干净水再通过水泥硬化渠流出到达田间地头,用于庄稼蔬菜的浇灌用水。虽然这里没有产生多少经济收入,但是,为群众用上干净的减少污染的水节约了很大的成本。同时也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增加了美好金圩村的颜值。
改造建设租地,还田还地于农。在与柏林乡交界处的芦柴堰桥边,靠金圩村一侧,去年有两亩多的土地被衡宇公司项目租用用于工程车调头用地。现在,工程实施完毕,村两委及时督促衡宇公司将这两亩多地恢复成农用田,归还给农户耕种。虽然产生的经济效益只有几千块钱,但是,如果不是村两委及时出面督促恢复工程完成,公司项目部一旦撤走,再去找人家回来解决问题恐怕非常困难。
改造废弃村庄,退宅还田于民。几年来,村两委积极动员在外安家且很少回金圩村老屋居住的原村民,拆除其在村里的濒临倒塌的房屋,把旧居的土地让出来,由镇村两级统一对拆除房屋后的土地进行复垦改造,共达22亩。每亩按照每年产粮1200斤计算,22亩一年也为国家增产粮食26400斤啊。
由于金圩村党支部率领村两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所以,该村的各项工作都在全镇处于领先地位,在桃溪镇举行的对2020度各项工作进行总结表彰的经济工作会上,该村一举夺得十多个项目的奖牌,而且,第一名、第二名居多。(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