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干汊河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自凤:倾情抓关工 ,真情关爱下一代
刘自凤于2002年从镇人大主席的岗位上光荣退休,但她主动放弃清闲安逸的退休生活,于2003年应聘担任舒城县干汊河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并一干就是近二十年。多年来,她热心于关工事业,孜孜不倦发挥余热,真情爱护下一代,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多次被县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一、倾情关工,老而好学。
现年75岁的刘自凤,长期工作在乡镇,因早年出身农家贫困,仅读小学文化。为了认真抓好关心下一代这个全新工作,她感到不学习就无从下手,同时,她深知学习还可以使人保持年轻。因此,她从抓学习入手,通过学习关工相关文件,逐渐了解关心关工工作。她退休后一直没有放松学习,坚持自觉学习中央、省、市、县关工委的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认真阅读各类报刊杂志,并做好笔记,对事关青少年的新闻报道、政策措施她更是熟记于心。她还注意及时宣传关工工作文件精神,指导全镇20多个中小学和村关工小组贯彻落实好关工工作。另外,她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经常深入学校、进村入户,走访青少年,全面了解青少年的生活、学习以及思想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并主动与镇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座谈,共同探讨解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问题,不断积累和总结新形势下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举措和新办法。
二、激情创建,勤而不倦。
近年来,根据舒城县关工委的统一部署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刘自凤与镇关工委其他同志一道,认真开展了一系列关工“双创建”工作。她对每项工作都精益求精:成立“双创建”工作领导组,确定“双创建”重点村,与镇领导协商经费问题,到各村现场指导……这件件工作的落实,她都倾注了很大激情。为了使“双创建”工作不流于形式,她与镇分管关工工作的领导连续跑了20多天的时间,不辞辛苦,多次到重点村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立即补差补缺,绝不马虎。由于她精心指导“双创建”工作,县关工委在检查干汊河镇“双创建”重点村西宕村时,发现该村“双创建”工作资料全、制度新、措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曾在全县“双创建”工作互查中,干汊河镇“双创建”工作得到了兄弟乡镇肯定。工作出成效,她虽苦犹甜,疲惫的脸上流露出了一丝的笑意。
三、热情宣教,忙而不乱。
抓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刘自凤做到井井有条。围绕“学雷锋”、“五四”、“六一”等纪念日,刘自凤精心组织,先后多次深入到辖区各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关于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同时,她还主动邀请县公安局老领导、镇公安派出所民警多次到全镇各中小学做法制教育宣传和安全方面的专题报告,深入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教育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培养学生们的法制意识;教育青少年在假期要远离“网吧”,告别“四厅”,使受教育青少年达3000人次。另外,针对在青少年中出现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她通过实地调研,撰写了关于普法教育方面的专题报告上报县关工委。在她的不辞辛劳教育下,辖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减少,全镇社会和谐稳定。
四、真情关爱,留而不孤。
为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刘自凤协调相关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长效机制。组织镇、村、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多方关注、关心和关爱,使留守儿童处于全面关爱下不感到孤独。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每件工作,刘自凤都亲历亲为。她指导辖区中学落实制定留守儿童寄宿制度,她还亲自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交流留守儿童平常的学习思想状况。她还积极关注干汊河镇特困弱势学生群体,多次配合镇团委、妇联组织献爱心活动,对特困学生送去书包图书等学习用品。她与镇“五老”秘书多次到镇直各单位发动宣传,组织捐款,募集到6万多元,为身患骨瘤的留守儿童韩亮送去了温暖,解决了燃眉之急。关心未成年人成长,为未成年人征订、送发关工杂志是她的又一项工作。每次杂志一到,她都一人亲自到县关工委去领取,然后再一份份地送给订约人,风里来雨里去。
刘自凤情系下一代,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默默地奉献,感到虽苦犹荣。她常常对身边的同志说:“退休后还能为广大青少年做点事,这是我的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福。为全乡关心下一代工作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我终生无悔!”(卢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