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水保苗,值守泵站20年
伴随着机器嘶鸣和传送皮带飞速运转,一道白色水柱由河底直冲近20米高的提水坝,沿着渠道向前奔涌,源源不断流向下游几千亩良田,滋润着田地农作物,为秋季丰产丰收奠定好基础。这是今年五月初以来,叶集区洪集镇刘仓房村境内的提水泵站运行画面。而泵站负责人罗成运又一次在机房开启24小时工作模式,做好值守维护满足农户用水需求。
这个刘仓房村境内的提水泵站,已有20多年历史。现刘仓房和东岳两个村,是有原中河、仓房、和尚善等几个村庄合并的,地处洪集镇东北部,地势偏高,属黄小支渠末端,由于渠道长又年久失修,支渠的水很难流到村庄田地,致使每年午秋两季必须依靠提水灌溉。当时为了解决灌溉难的问题,当地政府集中人力物力修建的,通过开挖渠道从二道河支渠中河里引水,到提水站的下方,用数根铁水管连接坝底和坝顶,再用大功率电机把河水提到十几米高的坝渠里。坝底和坝顶中建有泵房,以作日常维护管理。一直以来,这个提水泵站关系着一年两季4000多亩农作物的丰收与否,意义非同寻常。
自建成之时起,村里有一定机器维修知识又责任心强的罗成运被推选负责提水泵站的日常维护管理,泵站也就成了他的“第二个家”,开启常年入驻模式。“每年农历4月初,农田需要用水时,我就要开机抽水,做好24小时值守确保期间不断水。”罗成运告诉记者,或检查螺丝是否松动,或给机器添加润滑油,或查看电源闸刀,还需跑到坝顶查看出水情况,便成了值守管护泵站的每天工作日常,不论白天还是黑夜。
有一年,刘仓房村种植大户许家富和东岳村种植大户周开德所承包的涉及十几个村民组田地需生产用水,而罗成运当时因生病身体虚弱无力,知晓这一情况后,便把儿子喊到提水水泵站帮忙开机提水。待开机提水后,儿子劝他回家休息被拒,只好找来医生到泵站给他检查。得知他一边输液一边指挥儿子做好提水维护,既拗不过又心疼他的老伴只好也从家中赶到泵站照顾他。
泵站检修维护工作责任重大,与农户当年的收成紧密相关,遇到突发意外故障急需及时抢修。罗成运总是格外认真谨慎,待正常运行后才会放下心中紧绷的弦。除了更为忙碌的春秋两季外,罗成运在农闲时依然会坚守在泵站中尽好看护职责。这个岗位看似平凡却不普通,每年只有几千元的看护费用和泵站运行补贴费用,罗成运一干就是20多年。见他仍默默值守管护泵站,不少人劝已77岁的罗成运该请辞“退休”了。“村里不少青壮年都在外打工,留守的村民们中年龄大的没我有力气、年轻的没我有经验,我仍然是管护提水泵站的最合适人选。”在身体硬朗的罗成运看来,他已管护提水泵站20多年有了深厚的情感,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将继续值守为村民们做好提水服务。( 汪军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