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园镇:一任“第一书记”,一个幸福村庄
地处皖西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镇漆店村曾是省级重点贫困村,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村年人均收入仅有2849元,共有165户贫困户,贫困发生率22.6%。自从安徽省工商联驻村“第一书记”张龙祥到了这里,漆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6月张龙祥任漆店村驻村“第一书记”。自此以后走访村民,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就成了张龙祥几乎每天都要做的事。
为贫困户产业发展谋出路。“自从张队长来我们村以后 ,我们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帮我们争取落实扶贫政策之外,还鼓励我发展种植中药材增加收入,他的努力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真的很不错。”脱贫户徐生朝竖起了大拇指笑着说。2014年,徐生朝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的帮助下,徐生朝一家于2016年成功脱贫,由于妻子患有严重的残疾,常年卧床需要人照顾所以生活并不富裕。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张龙祥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一次走访中,张龙祥发现徐生朝家附近有一大片荒地,闲置不用实在可惜,通过咨询种植业方面的专家调研药材市场,发现深山里的土质比较适合种植药材,于是鼓励徐生朝在2018年开始种植天麻,黄精等中药材将资源合理的利用起来,除了鼓励徐生朝种植中药材,针对徐生朝的家庭情况,张龙祥还给他争取了相应的帮扶政策,为其申请公益性岗位,为妻子申请B类低保,申请特色产业奖补等。在2018年底徐生朝种植药材毛收入已经有9万多元,有了经济来源新房子也盖起来了,妻子的身体也渐渐好转,徐生朝的生活也过得美滋滋。
为村集体经济出谋划策。为了帮助村民致富,张龙祥还在村里发展产业。漆店村前湾组吴善友就是当地有名的能人大户。8月份正是竹荪采摘的季节,吴善友正带着一批工人在大棚基地里采摘,一框框的竹荪被抬上货车运往外地销售,满面的汗水也遮挡不住他脸上丰收的喜悦。在前几年,大棚基地里面种植的是蔬菜,但是经济效益不高,无法带动漆店村进一步发展。发展什么产业才能更好地带动村子的发展,张龙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了了解市场行情,在2018年底,张龙祥积极组织吴善友等能人大户外出考察学习。令人没想到的是,竹荪的种植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也将吴善友这些能人大户带动了起来。竹荪产业发展了起来,张龙祥并没有因此满足,他又鼓励村民种草莓。2018年在210省道旁的丁塝组成立草莓基地,第一年就有9万元的产值,后在盐畈组扩大规模两期共占地面积共30亩,通过流转土地、进场务工等方式带动19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尝到甜头后,2020年张龙祥通过省工商联联系碧桂园捐赠价值7.5万元草莓大棚继续扩规模。后又新发展了蚕桑大棚、茶厂等特色产业项目。通过继续发展竹荪、草莓、土鸡养殖等特色产业并协调各类“三变”资金投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漆店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建档立卡几乎为0到2020已经突破60.5万元。
为民生问题殚精竭虑。除了发展产业,对于村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张龙祥也是在第一时间想办法进行解决。提起张龙祥,村民熊德英十分感激:“张队长是实实在在的帮我们群众考虑,帮我们解决了生活用水上的一大难题。”原来在2018年的时候,漆店村的老百姓在用水方面,一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自来水水质浑浊,水量不足。这对于刚刚担任漆店村第一书记的张龙祥来说,是摆在面前急需要解决的事。通过勘测,确定了水井的位置。在施工阶段,张龙祥也是亲自进行监督。一来到漆店村,张龙祥就解决了村民急需解决的饮水问题。但是刚从省工商联选派到漆店村,张龙祥对这里的情况还不是很熟悉。地处皖西大别山腹地的漆店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全村总面积13.66平方公里,村里面共658户2482人,正因为地理原因,这里相对贫困,为了帮助村民致富,张龙祥选择了狠抓实干。为了漆店村,张龙祥大部分时间都驻守在村里,陪伴家人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转眼间,张龙祥在漆店村工作已经三年多了,村里也有了巨大变化。现在的漆店村相较于以前,可谓是有了巨变。但是,张龙祥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为了带动漆店村发展和村民致富,张龙祥因地制宜,发展各种产业,使得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脱了贫、致了富,赢得了村民的敬爱。(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