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斑竹园镇:乡村振兴 “应”声而起

编辑:翁良柱 来源:六安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03-03 10:16:04 【字体:

  新翻整的土地还带着雨后的湿漉,一踩一脚泥。“得赶紧的,抓住季节,把桑园尽快修剪完成。”立春时节,斑竹园镇万何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夏鹏看着眼前百亩桑园,仿若已看到了一颗颗洁白的蚕茧。

  曾经这里是一片抛荒地,“沉睡”的集体资产却没给当地村民带来什么收益。万何村“两委”及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吸取群众意见,决定培育产业大户,将遗失的传统蚕桑产业“捡起来”。“抛荒地对外租赁,桑园从栽种、施肥到采摘桑叶,养蚕都能提供工作岗位,集体资产增值了,村民们都是受益人。”夏鹏高兴地说道。

  党组织把群众需求冷暖放在心上,群众才会与党组织亲密无间。近年来,斑竹园镇万何村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干群互动、村民自治为双翼,将党组织建设与群众美好生活融合,与乡风文明融合,与集体经济发展融合,探索形成党组织引领、群众呼应、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村子美了,干劲足了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万何村村“两委”紧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作为。“这里过去村部是老危房了,但是现在你看,大大的党群服务中心,宽敞的办事大厅,还专门配备了党员活动室,文化礼堂,老年活动中心,图书室,现在的设施是一步到位,让老百姓办事、下棋、看书都有了去处。”离任老书记郑家政讲到村里的变化,激动不已。

  “硬件”完善起来是村民们长久的盼想。村两委立足村情,整合资源,积极申报项目,投资1100余万元,完成全村各组道路水泥硬化32公里,落实“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完成3公里河堤建设,当家塘除险加固治理,安装路灯195盏,实现全村主干线路灯亮化全覆盖。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是万何村探索新时代下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新模式。坚持党支部引领、党员带领、村民参与的原则,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集思广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致富带头人,积极参与,助力人居环境整治。村里推行门前三包和自觉认领公共区域保洁相结合,党员、村民组长、离任公职人员带头示范,引导村民实现自我管护。美好生活环境,涵养乡风文明,让万何村更加生态宜居。

  日子好了,群心向党

  口袋鼓起来,生活好起来,是农村群众最朴素的愿望,也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所指。

  万何村将经济发展作为服务群众、组织建设、乡村治理的根本保障。村两委开动脑筋一方面“开源”,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大型养殖产业,整合项目资金1300万元,新建标准化养猪场2000平方米,以租赁形式获取收益,预计实现增长收益50万元;另一方面“节流”,结合盘活闲置集体资产,盘活闲置老村部、学校,年租赁费用0.86万元。此外,通过扶贫开发争取资金,大力发展资产收益类项目。

  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到账收入达到27.31万元,让村里人人都从发展中尝到甜头。发展带来的是齐心。2020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打响,万何村党支部立即号召全体党员参与防控工作。党员反应迅速,每家每户安排人员主动参与卡点盘查和逐户排查工作,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帮扶良好氛围。疫情期间,自愿参与防控的党员群众共56人,收到党员群众捐款10600元。2020年汛期,自觉参加抗洪抢险的党员群众计30余人,无偿提供大型机械2台,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

  “我们要继续以创新思路为党组织建设固本培元,全面提升党组织引领力、服务力,以‘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为目标,团结带领广大干群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夏鹏表示。下一步,万何村将紧跟步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兴旺为指引,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美新农村。(夏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