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裕安区2020年度教体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2020年,裕安区紧扣年初下发年度目标任务,强化组织领导,拧紧责任阀门,强化督查调度,积极创新思路,稳步扎实推进教体民生工程项目实施,年终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项目发挥成效显著。
一是义教经费保障均衡发展。制定下发了《裕安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办法》,明确义保机制内容、资金分担办法以及资助对象、资金管理等要求,会同财政编制《裕安区义务教育中小学预算》,按照“巩固、规范、完善、提高”的要求,稳步推进义保工作。全年为95596名城乡义务段中小学生拨付公用经费8099.41万元。补助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1479人次,资助资金704.03万元。实施校舍维修改造项目63个,改造面积达24160平方米,拨付资金1824万元。统筹投入1912.48万元,为179所义务教育学校安装空调、取暖器。
二是营养改善计划安全覆盖。成立以区长为组长,教育、财政、市场监管等15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管理机制。通过定制度、抓培训,建系统、重督查、促公开,全方位构建质量监控体系。强化食品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先后分层次、分批次、循环式专题培训5000多人次,促进了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安装监控设备,实行明厨亮灶严防事故发生,确保食品安全。区教体局以“重督查保安全”责任意识,全年共计开展35次“四不两直”食品安全督查,已发通报、督办函6次,整改通知45份。全年累计为全区60260名农村中小学生下拨膳食补助资金3442.98万元,保障学生吃上安全卫生的营养餐。
三是困难学生资助扶贫扶智。结合实际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民生工作重点要点,通过部署动员会、培训会、推进会,有序稳步推进。压紧压实关键责任环节,采取“双回路”方式开展资助对象精准识别工作,同时积极对接区扶贫局、区民政局、残联等部门,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残疾等家庭经济贫困学生信息互联互通、及时对比更新,确保精准识别、精准认定、精准资助,切实做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应助尽助”,不漏一生。规范管理和使用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系统、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加强对经办人员进行系统性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实操能力和业务水平。全年累计拨付普通高中及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1219.205万元,资助学生11687人次。拨付中职国家奖学金2.4万元,奖助学生4人。拨付幼儿资助资金200.45万元,资助在园幼儿2824人。
四是学前教育促进解决“三难”。根据三年行动计划确定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所,年初就严格按照基建项目审批程序编报项目建议书,取得立项批复,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并对项目点进行分片包干,落实项目“三查三单”制度,定期到现场督查工程进度与质量,全年区教体局深入项目点督查3次,下发整改清单10份,整改问题12个。截至8月底,裕安区2020年度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建设项目6所幼儿园已经全部完成,总建设面积为16758㎡,投入资金4080万元,新增加班级42个班,增加学位1260个,秋季已有4所幼儿园开始招生,提高了公办幼儿园的比例,解决了附近小区的入园难、入园贵、入园远的“三难”问题。采取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跟岗实习、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对全区幼儿教师开展培训,全年累计培训幼儿教师676人次,有效提高了裕安区幼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
五是智慧课堂共享教育资源。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制定《裕安区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在2019底提前一年完成2020年度目标任务。全区10个主讲课堂和18个教学点的班班通设备全部达标,在省教育厅组织的第三方质量抽检中质量合格率为100%。全区智慧课堂系统和师生移动终端设备得以充分利用,提升了智慧课堂应用能力与水平,智慧学校建设成效显著,安徽日报对此作了宣传报道。强化智慧学校建设管养,制定《裕安区智慧学校绩效考核办法》,明确智慧学校建设通报、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
六是农村体育活动创新开展。围绕满足农村居民体育健身需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的原则,不断完善区、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村体育健身活动,在完成280场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区教体局创新工作思路,将消费扶贫与体育赛事有机结合,深入推进“文化+体育+扶贫”理念,在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农民篮球赛、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同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为农特产品带货,山地车公开赛当天通过六安新闻网、掌上六安、裕安政府等平台推送直播视频,直播总点击量达10万余次,线上线下销售额约20万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效促进了体育与文化、旅游、民生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