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金寨县双河镇:盘活集体经济 打开“致富”之门

编辑:高方勇 来源:六安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12-17 16:06:01 【字体:

  为深度挖掘村集体经济发展潜力,近年来,金寨县双河镇聚焦“光伏、产业、土地”三大要素,不断增强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有效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开了乡村“致富”之门。

  光伏入股,晒着太阳能赚钱

  贫困村民张小平的家在群山环抱的双河镇皮坊村学岭组,自从家里屋顶上安装了分布式光伏以后,每年都会有两千多元的光伏收入进入腰包。

  “看到太阳就安心”,这是双河镇农户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2014年初,金寨县开始了一系列有效的光伏扶贫实践,得益于这一好项目,双河镇每年增加了100多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收益用于开展公益岗位扶贫、奖励先进、发展村内小型公益事业、补助老弱病残贫困人口等,实现了绿色发展与脱贫增收的“双赢”。

  “晒着太阳能赚钱”,光伏入股分红让群众赞不绝口。

  产业扶贫,群众鼓足钱袋子

  新建养蚕大棚、谋划黄牛养殖基地、建设生姜初加工厂房、猕猴桃冷储库…在金寨县双河镇,几乎村村都有自己的产业。

  为何大家都乐意发展?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是产业扶贫政策将村民的干劲鼓足了。”

  近年来,该镇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政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扶贫带贫模式。一方面,以促进贫困家庭增收为核心,发展了大畈村茶叶种植、黄龙村生猪养殖两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带动了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元以上。另一方面,通过谋划农业产业项目,与主体签订协议,双方股份化合作相关项目,促进了村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了集体经济显著增强。

  村里有产业,村民有事干。2020年,该镇黄龙村黑毛猪养殖户115户,占全村总农户数的20%以上;大畈村茶叶种植面积1050亩,全村人均茶园面积超0.95亩;全镇生姜种植面积约7000亩,农户人均增收近4000元…产业扶贫,让群众鼓足了钱袋子。

  整合土地,激活“沉睡”资源

  硕果累累的猕猴桃基地、闪闪发亮的蚕桑大棚、金灿灿的有机稻田…在金寨县双河镇,这里的“小、散、荒”的自然土地,在政府的有序规划下,被激活了大量的“沉睡”资源。

  发展集体经济,整合好土地资源是关键。近年来,该镇积极出台政策,一方面,鼓励各村开发、流转土地。历年来,全镇流转农用耕地种植生姜、有机稻、桑树、猕猴桃、中药材等达5600余亩,占17065.52亩耕地面积的32.8%。另一方面,鼓励利用闲置办公用房、仓库等设施。通过出租老村部、老校舍、猪圈、蚕室、鱼塘等闲置土地,仅今年,集体经济租赁收入就增加了50多万元。

  “沉睡”的土地资源,给村集体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活水”。

  从2018年的127.16万元,到2019年153.9万元,再到2020年235.48万元,双河镇的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了85.18%,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超20万元。向着即将到来的2021年,双河镇力争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向着乡村振兴之路砥砺前行。(殷芳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