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脱贫“小”手工 振兴“大”产业
——叶集区史河街道叶南村发展挂面产业接续推动乡村振兴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12-15 08:55:42 【字体:

  冬日的阳光洒落在叶集区史河岸边一户农家小院内,院内的挂架上,一排排、一缕缕白里透黄的挂面,在阳光下美如金丝,颇为好看。

  冬季是加工挂面的黄金季节,天刚蒙蒙亮,叶集区史河街道叶南村58岁的村民翟培艮和妻子陈乃琴就开始起床和面了。夫妇俩每天都要和100多斤的面,面粉里加上水、食盐和少许的玉米粉等简单的食材,再通过数十道工序,才能做出富有弹性、细如发丝、味道鲜美的挂面。翟培艮将醒好的面放在案板上叠面、切块、搓条,一旁的陈乃琴则将直径约3厘米的长条一圈一圈盘入大缸里继续醒面,待盘成条的面醒好后,再拉成更细的长条,然后挂在一根根竹竿上,就可以拿到阳光下晾晒了。

  传统挂面的制作对天气有一定的要求,翟培艮和村里的所有挂面加工户一样每天都关注着天气预报,次日天气的好坏决定当下是否和面。“有太阳最好,只要不下雨雪,阴天有微风也行,自然晾干,更有光泽度,味道更好。”做了几十年挂面的翟培艮说。

  因为家庭贫困,儿子重度残疾,2014年翟培艮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翟培艮一家在村“两委”和六安市融资担保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扶持下,通过制作挂面,入股合作社,经济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我做的挂面全靠合作社销售,俺们叶南的挂面越来越有名气了,听说我家做的挂面都远销北京、上海了。”翟培艮自豪地说。现在夫妇俩靠着国家的扶贫政策和自己的辛勤劳动,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日子过得很踏实。该村通过产业扶贫,不但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也让他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更感受到了劳动脱贫致富带来的光荣和鼓舞。

  据了解,叶南村以传统手工挂面闻名,做挂面的历史悠久,目前全村制作挂面的有60多户。2014年该村被纳入史河街道的贫困村,村“两委”一班人不等不靠,通过发展挂面产业,带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依靠劳动脱贫致富,走产业扶贫之路。2017年成立了叶南民强传统手工挂面合作社,投资20多万元建成自己的加工厂。2018年全村顺利脱贫,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为了取得更大的市场,2019年申请并获得了SC认证,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在挂面、豆油皮等农产品已经进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超市。2020年10月,成立六安市叶集区旺南手工挂面有限责任公司,扩大经营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多年来,叶南村的传统手工挂面深受人们的喜爱,逢年过节,家有喜事都会买点挂面,寓意长长久久。据叶南村村书记李红波介绍,该村不仅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客商还直接上门采购,村里33户贫困户通过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今年9月消费扶贫月合作社销售收入达20多万元,目前销售已经进入旺季,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70多万元。

  据悉,村里其他农户也可以通过合作社、挂面公司销售平台出售自己的农产品。现如今,叶南村手工挂面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年产近90万斤,销售额400多万元。(刘家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