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在探索中前行 更好维护公共利益
——全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办理公益诉讼“等”外领域案件
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立足实际,顺应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创新方式方法,围绕公共安全领域和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探索办理公益诉讼“等”外领域案件,取得初步成效。
聚焦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三个“强化”
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关于开展“等”外领域公益诉讼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严格落实请示报备制度,对拟提起公益诉讼的“等”外领域案件,一律层报省检察院批准,诉前检察建议发出前请示省检察院,发出以后报省检察院备案;强化办案重点。公共安全领域重点在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铁路公路主干道沿线安全、危化品管理、非煤矿山安全、防疫医护用品销售及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开展工作;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将野生动物保护名录规定范围之外的所有野生动物纳入公益诉讼保护范围,探索对滥食野生动物及危害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等行为提起公益诉讼。舒城县检察院对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被告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我市首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霍山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有人利用非法改装车辆销售汽油,召集5个相关职能部门集中送达检察建议。金寨县检察院就胡某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得到法院的判决支持;强化沟通协作。加强和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文物管理局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完善信息交流、案件通报、联席会议等机制,搭建与行政机关沟通协作的平台;注重加强和人民法院的沟通联系,协调人民法院做好“等”外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受理、审理工作。
聚焦中心工作新要求,做好三个“结合”
结合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积极办理涉疫公益诉讼案件。围绕涉疫防护物资质量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置等防控重点工作开展公益诉讼。市检察院指导县(区)检察院办理了一批销售假口罩、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公益诉讼案件。金安区检察院办理了全市首例医疗器械类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查处哄抬物价、出售假冒低劣医用口罩违法行为;结合服务保障大别山绿色发展示范区专项检察活动,将野生动物保护范围从“珍贵、濒危、三有”拓展到所有的野生动物,在办案中及时发现野生动物保护中存在的监管漏洞,依法及时督促相应的监管部门全面履职。同时探索办理非法屠宰加工野生动物,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不符合检验检疫标准的动物产品等案件。加大从实际损害向风险预防的预防性公益诉讼的探索拓展力度;结合河湖长制生态检察官工作机制,积极办理涉河道安全事件。在汛情到来之前,开展河(湖)长制暗访检察专项行动,配合市河长办暗访河湖堤防安全隐患,排查可能影响行洪安全的案件线索20件,发出检察建议12件,督促行政机关完成整改8件。霍邱县检察院发出全市首份河湖长制生态检察官《检察建议书》,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在主汛期到来之前清理长期占用河岸坡道的板材厂垃圾,并做好生态环保和防洪防汛等方面的宣传和劝导工作。
聚焦社会治理新需求,完善三项“机制”
建立线索管理机制。出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管理相关规定,分别对公益诉讼线索范围、线索发现和移送、线索评估、线索管理、线索办理、线索备案作出明确规定,强化内设部门之间的合作配合,建立公益诉讼线索的横向纵向联动机制,推动解决公益诉讼长期存在的案源匮乏难题;建立一体化办案机制。增强市检察院领办督办作用,强化基层检察院在线索发现、线索评估、证据收集、诉讼程序等阶段的请示报备,及时掌握案件进展,并对证据收集、文书制作、监督时机等全程跟踪指导。金寨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非煤矿山废料堆放安全隐患案件时遇到专业上的问题,市检察院邀请市应急管理局、313地质工程队专家对现场进行勘查和评估,并提出整改意见;建立多元化办案协作机制。探索建立与职能部门联合办案的协作机制,整合办案工作合力。就加强我市河湖管理保护,市检察院联合市河长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联合暗访并启动立案调查程序,以“一县一单”的方式向相关县区进行问题交办,并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整改时限,督促各地切实抓好问题整改;就全市多地发生的私自运输、存储、销售汽油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市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对非法销售汽油等危爆物品的监管、查处职责。(戴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