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话民生】民生工程带来“盼头”
人活着得有盼头,而我曾一度失去这份“盼头”。我叫许昌飞,1984年生,是裕安区江家店镇龙门村高稻场组的一名普通的“80后”,因为家里困难,念完初中没几年,便经村里人介绍到上海打工,那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生活清苦、工作劳累,但心里有“盼头”,相信只要肯干、能吃苦,日子就能越过越好。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按照美好的计划慢慢去奋斗去实现,工作几年后,手头渐渐有了积蓄,有了女朋友结了婚,还打算用打工的积蓄把家里的老屋翻新一下,给老婆孩子一个舒适温馨的家。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切都被200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乱,那场车祸让我失去了左腿,那年我才23岁,便成了“残废”人,不能外出打工挣钱,家里也失去了生活来源,妻子更是狠心离开了我,我发了疯似的哭泣,从此我的生活就像堕入冰窟窿,没了“盼头”。
人没了“盼头”,日子便过的浑浑噩噩,家中的光景更是惨淡,我以为我这辈子就这样完了的时候,村两委干部和我帮扶人入户宣传党和政府实施的一个又一个民生好政策,从此给我生活带来了新的“盼头”。2014年,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我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之而来的低保、残疾人补助、孩子上学城乡义保经费“两免一补”、“四带一自”产业扶贫特色种养产业奖补,家里人害大病住院还享受健康脱贫兜底“351”“180”等医保民生保障政策。村里更是考虑我的身体情况,多次安排我参加镇组织的就业扶贫电子商务培训会,增长我的就业技能,并为我申请了电商补贴,使得我在村里开起了第一个电商服务网点,主营项目有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快递物流等,不光有了主要收入来源,还能帮着村里人销售家禽、土鸡蛋,教村里的大爷大妈网上购物呢!一个在生活面前感到绝望的残疾人在一项项的民生政策帮助下,一个个生活难题被击退,也越来越自信地面对生活,看到年收入过万的自己,竟在前来看望我的村长面前流下了泪,此时我坚定地对村长说:“有党和政府民生好政策的扶持,有你们一心为民好干部的关怀,我更加坚定生活的信念和摆脱困境的信心,我相信只要肯出力、能吃苦,日子就能越过越好,我觉得我活得越来越有“盼头”了。”(谷登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