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政策送到居民心坎上
11月1日零时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入正式入户登记阶段,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普查员们带上工作证及资料入户登记。
“这么晚了,睡觉了,明天再来吧。”这是黄堰村老庄组袁某某户,普查员姜诚第一次登门就吃了闭门羹。第二天白天去又碰到新问题。在登记家庭人员信息时,该户有个女儿离婚后户籍在家,平时并不在家居住,由于该组面临拆迁,担心将来女儿不能分配土地款,就说女儿与他们住在一起,始终不肯透露女儿去向,态度坚定,不听解释。姜诚经过与村两委沟通商量,为保证普查数据的准确和质量,决定与袁的亲戚一起再次登门做好解释。“我们普查员都是签订过保密协议和承诺书的,泄露个人隐私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我们不会向任何人泄露个人信息,请您放心。”经过3次登门和耐心劝说,该户终于放下心理包袱,如实登记了其女儿的去向和个人信息,保证了普查数据的真实。
开发区和平村是一个典型的拆迁村,目前回迁小区尚未完全建成,户籍居民现住地七零八落。不少村民的现住址无法掌握,整户联系不到的情况也经常遇到。张中秀负责该村4个生产组共251户的人口普查工作。任务艰巨,难度可想而知。
“我不跟你讲,挂了……”10月19日下午,张中秀打电话给一户村民,村民大叔无情地挂断了电话,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在她身上。再打过去时再也不接了。顿时,她心里的委屈油然而生。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她收拾一下心情,继续拨打其他村民电话。晚上,她向村书记杨培刚汇报此户的有关情况,并通过联系村民组长,最终查清了他的住址,连夜跟随杨书记赶到该户家中,当面再次宣传讲解有关人口普查政策。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说和解答,最终这位村民解开了心结,认真配合,完成了该户两户4人的摸底工作。
企业片区的普查园中园属于最难啃的骨头。普查员陈斐到产业园人员信息登记时,园区内有十几家企业,人员复杂,也未联系到产业园负责人,她在门卫室询问了产业园人员居住和上下班情况。产业园里还有3家企业有人居住。她登记了门卫老夫妻俩的信息,又找到另外两家公司登记了居住人员信息,然后顺着门卫大爷指的路来到建筑公司所在的四楼。办公室里没有人,只有食堂做饭的大姐在,经询问,公司有十几人在这里居住,公司负责人要中午12点半才回来吃饭休息。得知这一情况,陈斐在12点半再次赶到这家公司找到企业负责人,逐一登记了居住在公司宿舍的人员信息。
据悉,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自人口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成立领导小组,标绘建筑物、划分普查小区等,共划分480个普查小区,12个虚拟小区,招募223个普查员,78个指导员。召开村、社区动员会和两员选聘、摸底表、短表、入户的注意事项等各类培训会8次。(汪贤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