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斑竹园镇:小村庄大变化 绘就和谐美丽新农村画卷
近年来,斑竹园镇万何村村抓住契机,引导农业产业发展大户到村流转土地集中连片发展,按照“大户+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走出了以发展种植桑园、养殖蚕桑、发展黑毛猪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现代化产业之路,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使万何村呈现出产业兴旺、百姓致富、生态环境优美的和谐美丽新农村画卷。
种养得实惠。走近万何村蚕桑种养殖基地,整齐的百亩桑园及养蚕大棚映入眼帘。2014年10月,金寨县万合家庭农场成立,在斑竹园镇党委政府引导,“村两委”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号召下,按照“因地制宜求发展,多措并举巩脱贫”的方针,2019年初,农业产业大户严之莽改变发展思路,与村两委共同探索建立“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扶贫示范基地,流转土地180亩,在不断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后,现已桑蚕养殖机械化。2020年,该蚕桑养殖大户产值近20万元。
正是靠着这小小蚕茧,万何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入股,每年可获得每亩400元的保底收入。把荒地承包给大户后,很多村里人开始领起了双份“工资”。61岁的贫困户黄良洲不自禁说道:“我们得了土地流转费,加上农闲时帮忙打工,一年预计能进账2万余元,这还不算公益性岗位和其他临时务工的收入。”
2019年以来,蚕桑养殖大户为万何村贫困户及周边农户共带去土地分红10万元,务工工资15万元,成功带领万何村29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土地变“闲”为“宝”。为充分利用竹园、万何村民组闲置土地,万何村村“两委”联合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合移民,流转田地、山场共30亩,发展养猪场产业,从而最大化地保护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百姓增收,提升土地效益。吴湾组村民付瑞宏得知自家山场要被流转发展养猪场后,十分激动:“山场已经闲置多年了,一直没法利用,现在建设养猪场,真的太好了,我们有了收入,村里产业也有了大发展!”
农业要做大做强,形成产业效果,市场化发展是前提,规模化是基础。我们目前先流转部分土地,发展种养殖,待其市场效益发挥出来后,我们将加快对土地流转的进度,最后把土地返还给老百姓,让百姓自己加入种植中,从而最大化地增加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村集体利益。
万何村村两委在充分获得群众认可的前提下,积极与公司对接,采取“农场+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推进项目实施。该项目建成将有效促进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饲料食品加工及种植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吸纳本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有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据悉,该项目计划在年内完成目标任务,将发展黑毛猪猪养殖8000头。下一步,万何村将继续落实新发展理念,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推动农业科学化、规模化经营,带动贫困群众就业,有效转活农村经济,巩固脱贫成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