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向着高质量发展“破浪前行”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凝心聚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49 次 发布时间:2020-09-18 09:02:00 【字体:

  干字当头勇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咬定高质量发展不放松,围绕打造全市“工业强市主板、绿色振兴高地”目标,以“三重两上”项目(重大招商项目、重点建设工程、重要遗留问题,规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企业)调度机制和“四送一服”活动为抓手,以更大的精力、更实的举措,凝聚攻坚克难强劲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一组数据为证,在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该区依然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势头。1-7月份,该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连续3个月保持8%以上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1%。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3亿元,同比增长4.1%;财政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3.2%。

  狠抓项目引擎,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根基”

  全力抓招商扩投资。坚持对外招商、对内挖潜两手齐抓,成立5个专业招商组,聚焦重点地区、新兴产业,开展专门对接、精准招商70余次;及时掌握区内企业动向,针对不同企业精准发力,促使“老树发新枝”。1—8月份,园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额42.4亿元;实现境内到位资金39.8亿元,同比增长13.7%;境外到位资金9603万美元,同比增加40.9%,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由区内老企业投资扩建的长江精工集团20万吨钢结构、中财管道四期等超10亿元项目已签约建设,华润怡宝水综合生产基地、江淮汽车变速箱基地、索伊爱餐机器人、智能咖啡机等一批项目加速推进。全力抓调度促建设。推深做实“积树造林”增量工程,统筹建立重点项目库,纳入在谈、签约、在建、投产项目达109个。对入库项目实行动态调整、滚动推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突出做好总投资270亿元的恒大新能源汽车六安基地项目的跟踪服务,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倾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困难,兰翔纺机二期、国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零壹皖西电子商务产业园等30个新项目启动建设或部分试生产,开工率达90%。全力抓谋划布新局。等高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谋划建设占地391亩的项目承接产业园。健全领导牵头、专班推进、智库支持的工作模式,抓住政策窗口期,对标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中央投资支持方向,全力谋划申报各类项目13个、涉及资金15.83亿元。

  瞄准主攻方向,增强高质量发展“驱动力”

  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深化质量强区建设,用好企业品牌建设奖励资金,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巩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势。1-7月份,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9.76件、增长29.47%,位居全市第一;博微长安电子、海洋羽毛入围安徽省人民政府质量奖受理公示名单;共实施技改项目73个、总投资66.6亿元,纳入技改后备库项目12个、总投资65.6亿元。大力推动“5G+工业互联网”,全市首个此类项目落户瀚海新材料,目前一期已投入使用;长江精工钢构、索伊电器、墙煌彩铝、泰沃纺织等企业也相继启动。在产业培育上下功夫。“两新”产业产值实现逆势增长,1-7月份,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到56家,占全市26.9%,数量创历史新高,产值同比增长15.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3家,居全市第一位,产值同比增长15.8%。摸排建立规(限)上企业预备库,对入库的30多家企业实时跟踪指导、精准施策,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一企一策”成功盘活18家“僵尸企业”、2103.6亩存量土地,凯旭服饰、力克机械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当年处置、当年投产、当年入规,综合效益明显。不遗余力加快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按照轻重缓急、分批有序推动园区发展“减负增效”“轻装上阵”,金领欢乐世界、东城御景等项目遗留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蓝翔节能玻璃、三希皮革、二手车市场等项目得到有效处置。

  做实服务“文章”,稳住高质量发展“基本盘”

  在政策支持上做“加法”。加强业务指导和跟踪服务,强化各级惠企政策的宣传解读、指导申报各类扶持政策,在项目建设、升规壮大、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1-7月份,兑现税费优惠政策资金3亿元左右;帮助申报各级政策资金4710.8万元;及时兑现区内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等政策奖励资金1027万元。在手续流程上做“减法”。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动并联审批和“仅跑一次”工作,精简部门内部审核流程,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在精准服务上做“乘法”。健全完善“三重两上”项目调度机制,完善企业帮扶帮办体系,实行全过程、全天候帮扶,着力缓解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78个,实现企业“一帮到底”。1-8月份,通过“税融通”、动产抵押、股权质押等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需求10585.47万元,推动6家企业新上“科创板”挂牌,企业发展信心有力提振。在破解难题上做“除法”。为区内承租经营性国有资产的22家中小微企业及182户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675余万元。

  扛起社会责任,守好高质量发展“主阵地”

  抓好脱贫攻坚首要任务,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决战决胜、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质量推进13项民生工程,1-8月份全区民生类支出完成40055万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86.5%。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2所。坚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防汛救灾“三线作战”,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先后建立“7+6”、“1311”联防联控机制,在全市率先推出“1311”(即1个领导小组、3个初验小组、1个督导专员专班和1张“通告+联系卡”)工作机制,精准稳妥推进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灾后生产生活恢复保障,全区没有出现一例确诊病例,没有因汛情发生人员伤亡事件。持之以恒抓好创城创卫工作,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落实生产安全、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园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高质量发展“向心力”

  扎实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从严从实抓好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充分运用发生在身边的反面典型,在管委各部门和村(社区)延伸拓展警示教育,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实干和斗争精神,凝聚起应对疫情冲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给予党纪处分5人,挽回国有资产损失832.2万元。巩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推动市委巡察反馈问题“见底清零”。优化基层干部队伍,建立基层党委委员列席村党组织接收预备党员会议制度,动员13名回乡青年、退役军人到村工作、跟班学习。建立运行非公党建工作指导站,组织“四个一”活动,开展“清底数、建组织、强基础”百日行动,上半年,新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14个,基层阵地建设初具规模。

  下一步,该区将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鲜明主题,紧紧扭住实体经济不放松,持续抓好园区转型升级、质量强区、闲置资源盘活、“四最”营商环境打造等工作,推动重点骨干企业健康发展,着力壮大实体经济。同时,突出抓好招优选强,围绕合肥错位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努力招引一批牵动性大、支撑力强、产业集聚效益高的项目,保持抓项目促发展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劲头不松,形成“谋划一批、转化一批、实施一批”的梯次推进布局。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着力谋划好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举措,同步部署和修订各类规划,为下一个五年发展谋好篇、布好局。( 江婷婷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储 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