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金寨县梅山镇:喜赶“扶贫牛”蹚出致富路

编辑:高方勇 来源:六安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9-15 09:15:14 【字体:

  “秋天的早上不能放牛,因为草上露水多,牛吃了容易拉肚子,下午放牛会更好。”这养殖技术俨然是专家的水准。

  金寨县梅山镇开顺村年过7旬的朱德贵,原先是村里有名的光棍儿,多年来一直依靠家中3亩薄地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很拮据。2014年底他通过申请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自成为贫困户以来,镇党委政府精准施策,帮扶干部通过上门走访,为朱德贵量身制定帮扶措施,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帮扶,加上自身踏实肯干,朱德贵于2019年顺利脱贫。

  脱贫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的。朱德贵虽然得到了村里的兜底保障、政府代缴新农合等帮扶措施的照顾,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和政府给政策,是为了帮助我摆脱贫困,但最终能否过上美好生活,奔上小康之路,还需要我自己的努力,不等不靠,才是过上好日子的唯一出路!”朱德贵说。

  2017年,在村两委的积极引导下,他打算试试养牛。万事开头难,购牛仔、打牛草、清牛粪,事事都靠自己的一双手,但他一点都不嫌累,由于缺乏养殖经验,第一年小牛发病率较高,其中还病死了一头。“刚刚开始我没有养殖经验,靠着老传统来养牛,吃了很多亏,不过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一定要把牛养好。”想起那个时候的养牛经历,朱德贵感慨良多。

  为了掌握养牛技术,老朱“多方取经”,除了参加镇里组织的养殖培训班还主动邀请指导员到家里来进行技术指导,在倾注大量精力实践摸索后,原先对养牛一窍不通的他很快成了村里有名的养牛“土专家”。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养殖成本,朱德贵采用自繁自养的养牛方式,2头、5头、10头……随着养牛数量的不断增多,他搭起了专门的牛圈,采用成牛、种牛和仔牛分离的养殖方法,有针对性地对牛群进行科学的喂养。如今他养的牛膘肥体壮,一年可卖出4头,年收入预计可达3万多元。

  精准扶贫,产业致富,不仅让朱德贵脱了贫,更让他走上了“致富路”。“在国家这么好的政策下,只要愿意干,愿意苦干,不怕困难,使力往前跑,不仅能够摘下贫困的帽子,而且还能过上好日子。”朱德贵深有感触地说,“今年政府不仅发了3000元的产业补助,而且帮我买了“深贫保”最高保障金额5万元,帮助我解决养牛的后顾之忧,想不富都难,感谢党的好政策。”(朱道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