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岭乡: 从“富脑袋”到“富口袋”
本网讯 今年以来,金寨县桃岭乡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消除等靠要思想,强化文化引领,使脱贫户掌握技术本领,从事产业就业,让脱贫户稳定脱贫不返贫,全乡今年1886户7063人如期脱贫。
以农家书屋伴读,让脱贫户“富脑袋”。为丰富脱贫户的文化生活,使他们掌握脱贫技能,桃岭乡克服财政资金困难,率先在全乡7个村建成农民文化乐园,在乡级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村农家书屋及乡文明实践站配齐书柜、书架、桌椅等硬件设施,有科普、养殖业种植业、法律法规等各种书籍,还有孩子们喜欢的童话、科幻等读物,还有乒乓球、篮球、桌球、各种乐器等休闲娱乐设施全天对外开放,让脱贫户及孩子在闲暇时间来这里既休息又“充电”,农家书屋真正成了脱贫户学政策、学文化、学技术、学本领的大课堂。
文化下乡,让脱贫户“富脑袋”。该乡每年都开展多场次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以及弘扬正气新风、爱岗敬业、孝老爱亲的文明创建活动,让贫困户深受启发,鼓舞脱贫志气。
技能培训,让脱贫户“富脑袋”。发挥网络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知识讲座、“三农”知识培训、健康知识培训及优生知识培训等。在理论、科技知识和致富等方面进行远程培训,远教平台成了脱贫户学习法律法规、掌握技能知识的信息来源。同时,该乡立足乡情,围绕产业就业需求,开展技能培训,自2014年以来,每年为脱贫户在产业、就业上培训2期达350人。着重围绕养殖业及种植业开展针对性培训,通过与安徽农业大学对接帮扶,安农大教授对该乡种植户进行中药材天麻、茯苓等系统培训,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技术,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该乡立足特色产业,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下足功夫,以能人大户“一带一、一带多”的方式大户带扶贫户,发展天麻、茯苓等食药用菌生产及茶叶的栽植、采摘等发展路子,以合作社辐射带动贫困户在车间就业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该乡现有食用菌合作社15家、茶叶合作社10家,辐射带动全乡近550户脱贫户进行天麻、茯苓及其他食用菌、茶叶种植。金桥村茯苓种植大户汪光超向该村脱贫户发放近20000瓶食用菌种。以合作社为依托,将脱贫户的产品集中包销售,并建立网上销售、批发系统,带动全村150户脱贫户实现预期脱贫并走向富裕之路。(熊远玲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谢菊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