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党建引领产业旺 绿水环绕“果”飘香

编辑:高方勇 来源:六安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8-06 08:41:22 【字体:

  城南镇关王庙村位于裕安区城南镇南部,淠河西岸,在过去,关王庙村主产一油一稻,生产模式单一,生产效益较低。群众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更是薄弱。而如今,走进关王庙村,1200亩草莓种植大棚犹如散落在绿色大地上的“珍珠”,阳光洒在上面,熠熠生辉。如何破茧化蝶,成为乡村振兴发展前景良好的“先进村”?时代是出题人,关王庙村选派帮扶干部带领群众认真、用心答题。

  人心齐,泰山移。关王庙要发展,班子是“火车头”,班子建设最关键,合村先要合心,合心才能合力。于是,围绕抓班子建设,新一届选派帮扶干部、“两委”有了着力点,开始制定、执行规范的村级工作机制,干部考勤制度要比其他村更严格,财务公开制度要让群众“看得懂”,“三会一课”制度要接地气,“组织生活会”要有辣味,年轻干部要加大培养,严管厚爱。通过一系列的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关王庙村“两委”得到了党员、群众的信任,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提升。

  关王庙村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有经验、有资质的科技工作者,并聘请裕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长期指导,为关王庙村村民的草莓种植提供技术保证。鼓励草莓种植户积极参与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培训班,也多次邀请理论丰富、种植经验丰富的专家到村开讲。经过多年发展,草莓种植技术相对成熟,目前,草莓扶贫种植基地也采取“基地”+“党员大户”模式,鼓励党员大户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参与到集体经济发展中来,以点带面,不断辐射周边农户、贫困户学习草莓种植技术。

  关王庙村富硒草莓,自上市以来,经过多年探索、改良,最终选择色佳、味美的“红颜”草莓为主要种植品种,“六安富硒草莓”特色品牌,更是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草莓文化节精品草莓擂台赛金奖。为避免“墙内开花墙外香”,关王庙村注册特色商标,并请专业设计师设计外形美观、方便携带的包装盒,获得消费者一致好评。关王庙村坚信“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断拓展网上销售平台。从草莓上市初期,选派帮扶干部、村两委干部就发动党员、种植大户在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媒体上宣传,吸引游客到关王庙村体验采摘乐趣,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此外,选派帮扶干部引领村党支部积极谋划,准备打造线上“同城送”平台,增加销售渠道,鼓励在整个草莓季期间,网上销售草莓提货券,在整个草莓季期间提货,提前兑换预约,立即采摘发送,也能最大程度保证草莓的新鲜度。

  自2019年裕安区贫困区摘帽以来,为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接过乡村振兴这根“指挥棒”,选派帮扶干部和村两委积极谋划发展村集体经济,2019年,关王庙村党支部聚焦产业优势,通过采用“党支部+基地+党员大户+贫困户”模式,大力推行“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把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牢牢地嵌入草莓种植产业链,充分发挥草莓种植产业优势,壮大产业实现增收致富。通过发展草莓种植基地,直接解决50余名贫困户就业,20余名贫困户学习种植技术,脱贫致富,间接带动本镇4个村(居、社区)100户草莓种植户发展草莓产业,辐射周边村居、乡镇发展草莓种植,截止4月底,已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25万元。

  面对“陌生”的草莓种植技术,村民刚开始并不愿意轻易尝试。“既然大家都不敢,那就由我们选派帮扶干部带头干,只要我们闯出一条路子,村民们才会相信我们,跟在我们后面干!”在选派帮扶干部带领下,“两委”干部起早贪黑开始了草莓种植的“试水”,不想在发展初期经历了育苗虫害,育苗还未长大,就已经夭折。面对挫折,选派帮扶干部、村“两委”干部不轻言放弃,通过不断学习并最终掌握了草莓种植技术。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正是有了选派帮扶干部、村“两委”一班人舍小家为大家,箪路蓝缕,为广大村民树立了榜样,才为村集体经济走出困境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选派帮扶干部引领下,村民从2002年的“0”起点,发展到现在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亩产草莓3000斤,年销售额2000万元左右,带动贫困户就业120余人。

  合村之初的关王庙村,面对群众的怀疑,面对村发展产业单一的困难没有退却,选派帮扶干部、村两委班子勠力同心,不等不靠,从抓班子建设,到带领党员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从引导群众发展草莓种植产业,到创新“党支部+基地+党员大户+贫困户”模式,接力乡村振兴,用心、用情地走出了一条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幸福之路”。(刘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