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抗洪抢险的“领头雁”
——金安区双河镇春光村“两委”合力抗洪侧记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7-29 09:40:21 【字体:

  清运垃圾、集中消毒、召开流转大户灾后复种协调会、上门宣传灾后防疫知识……7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金安区双河镇春光村,村“两委”成员各自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着,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苏成胜扯着沙哑的嗓音向记者介绍:“我们昨天才刚刚结束前一阶段的工作,接下来就要进行灾后重建了。”

  春光村共15个村民组、522户、1832人,处于思古潭河和张家店河交汇处,由于暴雨下得又大又急,河水很快漫了上来。7月18日下午6时,该村两条主干道双施路和双保路被淹,意识到情况不妙的苏成胜立刻召开村“两委”会议,安排部署工作。“我们先把村部一楼的重要资料全部搬上二楼,然后你们三位女同志先回家,通知村民随时准备转移,我和刘全平留下来。”短短的几句话后,5位村“两委”成员就开始了忙碌,一直到夜里12时,村里的重要资料全部搬上了二楼,其他四人也都各自回家。作为村里的“一把手”,苏成胜选择了坚守岗位。

  “喂,苏书记吗?水淹到一楼了,我们该怎么办啊?”“苏书记,快来帮忙啊,我们家里进水了,没有地方睡觉了。”那天夜里,苏成胜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接电话的同时,他也打出了很多电话,向镇上领导汇报情况,请求给予支援。7月19日凌晨,在镇救援船的救援下,苏成胜从村部被转移了出去,他又跟着大家开始转移其他群众,暴雨不停下着,可他却一刻也没有休息,不仅如此,就连年近八旬独居在家的父亲也没有顾上,直到20日傍晚6时左右,春光村624位受灾群众全部被安全转移,投亲靠友的除外,121位村民被送到了双河中学集中安置点里,苏成胜和村“两委”其他成员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们三个在安置点搞服务,负责安抚村民情绪,配合镇上登记信息等工作,你先回家换套衣服,把苏伯接出来,他电话一直打不通,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随着村扶贫专干龚诗燕的一番话,苏成胜这才意识到,他已经穿着湿衣服整整工作了两天两夜,而自己那年近八旬的老父亲还在家里没有转移出来。

  记者采访的时候,见到了苏成胜的父亲苏守安,老人家精神抖擞,正在忙着打扫卫生,整理衣服。他告诉记者,那天看着水漫到了家门口,他就赶紧把煤火炉、大米都搬上了二楼,自己还拎了两桶水上去,就这样生活了几天,直到洪水退去。“我虽然不识字,但通过看电视我知道,他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不能为了我一个,他要为人民啊!”

  据了解,苏成胜7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弟姐妹拉扯大,他1983年高中毕业后就到村里工作,如今已经37年,而父亲和家人一直都是他工作中最坚强的后盾。“我家属和儿子、媳妇、孙子都在合肥,家里就我和老父亲两人,联系不上他又帮不了他,我心里也着急得很,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我是村里的‘大家长’,这个时候,我不带头干谁带头干?”苏成胜告诉记者,工作再辛苦都不怕,因为他们有一个团结的村“两委”班子一起干,只要群众安全、满意就是他们最大的追求。(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雪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