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图片新闻>详细内容

【春游江淮 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桃”醉春风 步步生“花” ——我市以花为媒描绘乡村文旅新画卷

编辑:杨庆云 来源: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 浏览次数:17 次 发布时间:2025-03-21 08:53:54 【字体:

7a04f52e8e3949779b9f16275e6ff636.jpg

  “春游江淮 千姿百态”六安主场活动暨六安市第十七届桃花季文化旅游主题活动现场。

  

5b483fa71cd1459884b7405dce6b048c.jpg

  在金安区张店镇金冲桃花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翁墩剪纸为市民带来了浓厚的春天气息。

  

9a1eb8a95fe44a83a7b65e21e4e425fd.jpg

  游客们漫步裕安区狮子岗乡“桃花仙谷”,赏花观景。(无人机照片)  记者 隋文进 摄

  

69c561682737443cb0023b635e6bd8a4.jpg

  金安区张店镇金冲桃花园里桃红漫野、春意盎然,游客徜徉花海之中,尽享浪漫春光。

  

cea0d94011e64d61b4d1756852d6eb59.jpg

  游客们在裕安区狮子岗乡“桃花仙谷”欣赏水上文艺表演。    张军 摄

  当春风温柔地拂过皖西大地,大片桃林瞬间被唤醒。娇嫩的花瓣在枝头轻颤,如云似霞,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绮梦画卷。

  3月19日,六安市第十七届桃花季文化旅游主题活动暨“春游江淮请您来”裕安文旅惠民消费季启动仪式,在裕安区狮子岗乡“桃花仙谷”拉开帷幕;与此同时,“春游江淮 千姿百态”六安主场活动暨六安市第十七届桃花季文化旅游主题活动,也在金安区张店镇金冲桃花园盛大开启。

  两地的桃花相映成趣,以“桃花经济”为纽带,将农业、文化、旅游全产业链紧密串联,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阳春三月,正是金安、裕安桃花盛放的最美时节。走进桃花林深处,游客们三五成群,各得其乐。有人手持相机,不断寻找最佳角度,想将眼前烂漫春光永久珍藏;有人惬意围坐,或低声交谈分享生活趣事,或静静休憩,全身心沉浸在这美好的时光里。

  桃花盛开,不仅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桃花林中举办的打卡、联谊、品茗、非遗展示等踏春赏花游园会活动,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参与其中,也拉动了当地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这里桃花面积广阔,景色美不胜收,配套设施也十分完善。在这里赏春光、看桃花,整个人都身心舒畅。”前来张店镇金冲桃花园赏花的游客周霞满是欣喜。

  在张店镇,随着游客纷至沓来,当地农家乐生意火爆。张店镇卧虎山庄负责人姚昆仑忙得脚不沾地,在厨房与大厅间频繁往返。他笑着说道:“就这一上午,已经订出去10来桌了,还有客人打电话订餐,实在是太忙了。”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人看到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纷纷回乡创业,开饭店、办民宿,吃上“旅游饭”,生活越过越红火。

  在张店镇,娇艳桃花不仅是迷人风景,更是产业振兴的“金钥匙”。近年来,张店镇将农旅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着力点,以桃花为媒介,巧妙地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探索出一条三产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数据最能直观体现发展成果,2024年,张店镇鲜桃年产量达8500万斤,脆桃销售量达6万吨,产值达2.4亿元。同时张店镇借助农旅融合发展,共吸引游客35万余人次,旅游拉动综合收入达2.5亿元。“经过多年精心打造,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看桃花已成为众多游客春日出游的首选。”张店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量游客的到来,带动农户土特产销售,促进当地农家乐显著增收,鼓起了群众“腰包”。

  盛开的桃花还备受直播行业青睐。六安市君之旅研学基地工作人员一边用镜头展示美景,一边讲解直播间产品,一款体验式项目已成功售出400多单。

  “桃园效益相当不错,平均一亩地有7700元收入。用工方面,去年发放工资40多万元,今年预计发放工资120万元。从5月下旬到7月份,整个采摘期大概45天,每天用工约200人。”狮子岗乡果农乔传军难掩喜悦之情。目前,狮子岗乡已培育25个规模经营主体,通过“协会+合作社+农户”模式,全乡300多户脱贫户参与土地流转、桃园务工和农家乐经营,户均年增收8000元。

  狮子岗乡地处大别山北麓,曾是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的贫瘠岗地。近年来,该乡以红桃产业为核心,科学规划种植布局,通过土地流转、品种优化和标准化管理,实现鲜桃年产量2万吨,年经济收入突破1亿元。目前全乡桃树种植面积达2.6万亩,其中“桃花仙谷”连片种植超1万亩,成为安徽省单体面积最大的连片桃园。

  “作为六安春季文旅品牌活动,桃花季活动已连续举办多届。今年,裕安区继续与六安市文旅局、合肥市包河区联动开展区域旅游合作。预计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将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民宿餐饮消费逾千万元。”狮子岗乡党委委员、人武部长张静林介绍道。

  近年来,我市以花为“媒”,秉持“产业打底、节庆搭台、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赏花经济”,用心培育乡村文旅品牌。同时,积极创新,打造“赏花+露营”“赏花+市集”等多元消费场景。让朵朵鲜花扮靓乡村,绘就繁花似锦的文旅新画卷,也让乡村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记者 张世巧 康家佳/文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袁洁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