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羽毛“写”出“大文章”
——六安羽绒羽毛产业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一朵朵洁白的羽绒填充成温暖的羽绒服、柔软的羽绒被,漂洋过海走进全球家庭;一根根纤细的羽毛经数十道工序打磨,变身运动场上的羽毛球,传递健康快乐——在六安,“小羽毛”正书写着产业发展的“大文章”。
近日,记者走进六安佳合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景象。经过裁剪、制版、缝制、充绒等一系列工序后,一件件崭新的羽绒服被装袋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全品类羽绒服,目前已与国内多个一线品牌开展合作。在生产端,公司投入超3000万元引进德国、日本、美国的先进设备,设置200多道工序与40多条柔性生产线,年产羽绒服超200万件。零售业务也表现良好,拥有十多家门店。”六安佳合服装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朱启玲告诉记者。
据朱启玲介绍,今年公司出品的2025新品羽绒服成衣系列,涵盖休闲、户外等多种风格。产品均采用90绒含量的优质白鸭绒,搭配高品质及功能性面料,兼具高蓬松度与优异保暖性能。
六安的“羽毛奇迹”,不止于羽绒服。在裕安区新安镇的兴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记者亲眼见证了一根羽毛到一个羽毛球的“华丽蝶变”。
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奏响激昂的生产乐章。分选机如同严苛的“质检员”,将毛片进行严格挑选。随后,精选的毛片在羽毛球生产线上被有序插入到打满孔的球头上,再经过多道工序,一个个高品质羽毛球新鲜“出炉”。凭借对品质的严格把控,兴龙体育上半年“明星”球品的订单量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环节叫切片,就是把一根羽毛切成规格一样的羽片。一般来说,一个质量过硬的羽毛球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十几次检验才能进入市场。”裕安区新安镇兴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副经理李星星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近年来,兴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依托皖西白鹅优质羽毛原产地优势,与著名品牌南京亚狮龙紧密合作,着力打造品质优良、信誉至上、深受体育爱好者和优秀运动员喜爱的国际级体育用品,公司主要生产羽毛球和毛片,从原毛到羽毛球一条龙生产线,年产值近2亿元,年创税超500万元。
在新安镇,像兴龙体育这样的羽毛球企业不止一家。截至目前,新安镇有羽球羽绒规上工业企业4家,其中3家是专业制作羽毛球的厂家,其他相关企业50多家,年产羽毛球超360万打,年总产值近7亿元,羽毛球生产已成为新安镇支柱产业。
“去年,我们成功招商引进了深圳川崎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打造了集物流、仓储及羽毛球、球拍、运动服装生产为一体的华悦体育产业园,同时在中国前羽毛球男单教练李矛亲自指导下,打造了川崎国际羽毛球训练基地,产业园预计今年年底全面完工投产。”新安镇副镇长郑庆林表示,新安镇推动羽毛球产业“全要素融合、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发展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舒城县干汊河镇则把“小羽毛”做成了“大集群”。这个面积仅80.63平方公里的小镇,既是华东最大的羽毛集散地,也是省级羽毛产业集群专业镇——全镇1/3企业聚焦羽毛贩运、分拣、加工,太阳体育、文杰体育等龙头企业手握71项发明专利,“太阳”“鸿鹄”“翰文”等品牌享誉全国。每年,这里出产的羽毛球达1500万打,年产值突破15亿元,28家企业年产值超千万元,3家企业迈过亿元门槛。
皖西白鹅以其洁白羽毛、优质羽绒和大型绒朵而全球闻名,其蓬松度、清洁度、韧性等重要指标均达国际最高标准。但是,光有高品质还远远不够,真正让“小羽毛”撑起“大产业”,得益于六安构建的完整产业链条与密集的市场网络。
作为全国四大羽绒集散地之一,六安已形成从孵化、养殖、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全流程体系。目前,全市拥有24个羽绒羽毛交易市场、142个羽绒羽毛收购站和数以万计的羽绒羽毛商贩。全市共有羽绒羽毛加工规上企业100余家。2024年,全市羽绒羽毛及其制品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税收1.34亿元、出口额8279万美元。
如今,随着精深加工能力持续提升、品牌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六安的“小羽毛”正乘着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在全球市场上舞出更多“大作为”。(本网记者 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