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红土地】沙河红色之旅

编辑:杨庆云 来源:皖西日报社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11-14 10:07:39 【字体: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深秋收获的季节,皖西日报社机关党支部一行来到大山深处的中国最美银杏小镇——金寨县沙河乡开启红色之旅,收获到沉甸甸的红色和金色之果,深受精神的滋养和心灵的震撼。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更是升腾空间巨大的绿色沃土。行走在山川之间,深深地呼吸着富氧,满怀的激情,满心的敬仰,满腔的感动,满身的舒畅。

  沙河,土地革命时期,大批青壮年、儿童投身革命,参加红军。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中周维炯、赵瑞祥、余品英等210名革命英烈献出宝贵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佘积德、徐其海、熊挺、于侠被授予共和国开国少将。陈梓干、梅少卿、余佩洲、周昆、曾昭敏、朱国栋、葛海洲、张竞、张经发被授予开国校官。同时,涌现出一批有建树人才,施政一方,政绩显著,更有勤于平凡岗位,为人民群众默默奉献的“人民勤务员”、工作在车间、耕耘在田头的辛勤劳动者……

  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首先来到下楼房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原是周氏老宅),但见青砖瓦顶,五栋格局,没有雕龙画凤,只有石砖浮雕和墙绘壁画,简约古朴,不似张扬。起居室、警卫室、会议室等立体布展房间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还原当时革命战争时期指挥作战的场景。

  据悉,周氏老宅始建于乾隆三十年间,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因当时建房主人周作榜在四川任云安场盐大使,由四川工匠按川派风格设计,工艺较为简单,整体建筑布局为长方形,分正屋和厢房,共67间,建筑面积1537平方米,占地面积2193平方米,其中正屋54间,分五栋,约1000平方米。第一栋为大门楼,共9间,中间是大门,左右各4间,有圆门内廊檐。第二栋为戏楼,共14间,均为2层楼,楼梯在后走廊左右两侧,楼上是戏台。第三栋为厅房,9间,前后均有走廊,前后各有4根石立柱,中间3间为通间,可在里面看戏。厅房后走廊处中间的门称“闪门”,一般不随意打开,只有红白喜事或重大节日才使用,平常从“闪门”两边厅房的小门进出。第四栋为槽楼,共13间,有后走廊,二楼有木制鼓皮和方格窗户,为私房和小姐住房,又称花楼。最后一栋为堂屋,9间,中间一间供有祖先灵位,以及当时兵部侍郎等赠送的牌匾等。左厢房前4间,右厢房9间,共13间。邓小平同志住在第四栋北端花楼一楼,工作在第五栋楼的北端第5间。整个房屋建筑,吸收了徽派祠堂、庙宇、民宅的风格,对称式建筑,所有房屋通过内部廊檐连为一体,俗称“走马转楼不湿脚”,独具特色。

  风云际会,岁月峥嵘。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等同志率一个警卫团,曾在此设立前线指挥部,进行整军安民、肃匪惩霸,巩固地方政权,并解放了金寨全境,后开赴淮海战役主战场,在此活动近半年时间,并在这里度过了1948年的元旦和春节两个重大节日,是刘邓大军在我省活动的重要场所。

  整个旧址,掩映在金黄的银杏树林里,安静地伫立在蓝天白云下,我这时脑海里不禁闪现出这样的感慨:在历史长河奔涌向前、革命志士浴血奋战时期,希望中华民族普通民众享有的幸福生活,不就是如此吗?岁月静好,是多少革命者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呢?现在依然如此,负重前行的奋斗者永远在路上。我们应该且行且珍惜!

  拾阶而上,远眺巍巍大别山层林尽染,松柏竹海苍翠,我们肃立在红二十八军梓树坪作战胜利纪念塔前,这是残酷的革命战争中一次鼓舞老苏区军民士气的“胜利之战”。

  史料记载,1935年3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244团2营和手枪团一分队在军政委高敬亭的率领下,在赤南县梓树坪(现金寨县沙河乡梓树村)宿营。3月4日,国民党张学良东北军108师622团3营来袭,高敬亭得知情况后,将部队预先沿白沙河两侧高地设伏。当敌尖兵排进到梓树坪时,埋伏在两边高地的红军一面以强大火力杀伤敌人,一面开展阵前喊话,并将尖兵排包围,一个排20多人全部投降。后面敌人见尖兵排被包围,兵分两路向红军攻击,高敬亭也兵分两路阻击敌人。除少数敌人逃窜外,大部分被歼灭,打死打伤敌100多人,缴获双环马步枪120余支、轻机枪6挺、子弹5000余发,红军无一阵亡。梓树坪战斗是红二十八军第三次组建仅月余打的一次伏击战,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老苏区军民士气,坚定了坚持大别山区游击战争的必胜信心,对粉碎蒋介石的“清剿计划”产生了重大军事影响。

  我们特别注意到,正在改扩建的梓树坪战斗陈列室里,不仅立体呈现梓树坪战斗胜利史实,而且图文并茂地展示出自2016年以来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定点帮扶梓树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程。

  2016年10月,中央军委决定训练管理部定点帮扶梓树村,部队党委建立了“日联系、周汇报、季会商、年总结”的工作机制,制定了三年脱贫规划及持续帮扶计划。

  图片记载下精准帮扶的瞬间:军委训练管理部黎火辉部长在潘东旭市长的陪同下到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梓树村于2018年在全县率先实现脱贫出列;2021年12月,马哲文政委到村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工作;2023年12月,刘镝副部长到村调研指导帮扶工作……

  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组织南京政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和合肥电子工程学院,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从产业、医疗、教育、党建“四大工程”和文化助力入手,采取发展增收产业、解决就医困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党建工作、建立红色基地等多项措施,精准扶贫。捐赠466万元扶贫资金用于产业发展,训管部援建500KW光伏电站,成为全县村级最大的光伏电站;投资入股建设灵芝基地、梓树酒厂。新建梓树村卫生室,建设远程诊疗会诊系统,组织医疗队到村开展义诊活动,为村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捐赠医药品,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组织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2名教师到村支教助学;新建梓树八一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师生食堂,都让师生感到幸福满满。参与建设红色基地纪念碑和陈列室,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19年纪念碑和陈列室被列为安徽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梓树村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如今规划图都变成了现实。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逾100万,2023年集体经济达到143.07万元,在全县名列前茅;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3000元达到现在的22000元以上;今年又投入23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32亩黄精种植基地于2023年12月初完成种植。人民生活幸福指数逐年提高,和美幸福的梓树村必将会越来越好。

  这里也是红军早期军事领导人、鄂豫皖根据地创立者之一周维炯烈士诞生地。我们踏着铺满青石黄叶的曲折小径,爬坡而上,见到背靠青山、面向月塘的周维炯烈士故居。左右小山相扶,似圆椅,“银杏王”古树衬托,明月塘相映,景色优美。

  故居左侧青松环抱处是他读书的地方,对面茂密银杏林为其练功和护卫队操练的功夫林。故居后山有周维炯衣冠冢。2012年金寨县人民政府公布周维炯故居为金寨县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六安市教育局、六安市文旅局授予周维炯故居为“六安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称号。我们偶遇从武汉、上海、合肥等地来瞻仰游览的众多游客……

  青山不言溪水欢,红色不老代代传。这是一片红绿浓酽、激情四溢的土地,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绽放异彩,收获累累硕果。    (孔瑞清 记者 徐 缓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