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向“高”而攀 向“新”而行
——六安高新区聚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4-05-17 09:16:54 【字体:

0a2603dc03894c048c351c23a41fe856.jpg

  “为打造新质生产力,我们通过人才引进、科技研发,成功攻克镍基合金和哈氏合金的相关技术难题,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产业化空白。”安徽中钢联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繁忙生产景象,公司熔炼项目副组长许涛告诉记者,企业目前的方向是产业上游端哈氏合金和镍基合金的熔炼,熔炼项目目前正进行投产试生产,未来中钢联将向产业上端和下端不停地探索新的工艺、新的技术,实现产值的快速增长。

  研发创新一直是驱动企业发展的“总源头”,春夏之交,万物竞发,走进六安高新区,处处跃动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近年来,六安高新区按照“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做好“高”“新”两篇文章,找准自身定位、找到作为空间,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两新一高”主导产业,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手抓存量释放、一手抓增量扩大,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持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锻长补短,加快主导产业聚链成群

  今飞凯达、博泰车联网、天通5GW钠离子电池、共富柯陵汽车焊装夹具、奥易克斯电控、东创新能源等一批好项目落地。今年一季度实现经营(销售)收入85.32亿元,增长38.27%。共富柯陵项目从发起到签约历时9天,从签约到开工历时58天,实现环境优、签约快、落户快、开工快的“高新速度”。

  近年来,六安高新区立足区位优势、发展空间、产业基础,组织企业家沙龙,利用商协会、基金公司等平台力量,精准“叩门招商”、以商招商,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把准产业风口,瞄准汽车“底盘系统和座舱领域”,建立尽调预审机制,与专业机构合作,对项目用地、能耗、环保、容积率、效益等论证把关,2023年以来精准招引固投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5个,固定资产总投资192亿元,主导产业契合度达82%。

  培优育新,推动科技引领产业创新

  “你们看到的这几台机器,就是我们企业研发的智能型抓臂式清污机器人,也是我们企业研发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清污机。这些根据订单‘量身定做’的机器人组装试机后,将会陆续交付到全国各地的相关水利工程项目使用。”安徽省六安恒源机械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六安市农机总厂,是2002年改制为民营股份制的企业,公司总经理陈荣娜介绍说,不断寻求新突破是企业的追求。眼下恒源机械全力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积极推进第四代清污机器人研发工作,依靠数字孪生、AR等技术,为机器人装上明亮的双眼和智慧的大脑,迈进水利工程“无人化治水”的新时代,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绿色发展。

  深入推进“老树发新干”工程,开展产业链企业壮大行动,支持链上企业实施数智化、绿色化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以来,六安高新区完成技改投资14亿多元。近年来,六安高新区创建省级创新平台15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9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家,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市数字化车间19家,省、市级智能工厂6家。建立高新区专利集聚区专利运营中心,2023年新增授权专利599件、发明专利103件。今年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比达3.06%,第一批高企初审通过37家,均居全市前列。

  创新服务,优化提升要素利用水平

  近年来,六安高新区摸排低效闲置地块,采取盘活提升、嫁接转让、依法收回等方式,“一企一策”处置,清理盘活35家企业1200亩低效用地,新入驻企业19家,以“腾笼换鸟”整合资源,实现土地盘活、项目增质的“双赢”局面。

  六安高新区着力整合园区物理空间,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在南片区规划打造4.18平方公里智能电动汽车配套产业基地,在西片区盘活117亩土地新建1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为招引优质项目留好发展空间。2023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位列全省第27名,连续三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六安高新区不断完善项目落地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实行“在谈促签约、签约促开工、开工促投产”三库联动,一项目一专班,主动靠前服务,运用“周六解题日”“项目会商日”机制,落实用地、用能、用工、融资等要素保障,促进项目落地、开工纳统、竣工投产、生产上规,持续扩大有效投资。预计二季度经营收入增长30%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固投增长25%以上。

  “今年以来,我们建立健全‘园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对企业‘有求必应、有诉必答’,推出‘园区贷’‘科技贷’‘招商引资贷’‘订单贷’等金融产品,为17家企业融资贷款1.75亿元;开展‘稳岗行动’帮助企业招工2000多人;新增工业用地6宗368亩全部‘标准地’出让,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裕安区委常委、六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郭明保表示,下一步,六安高新区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促进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对接。加强精准服务,做好安商亲商,推行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制,组建企业“服务专员”,下好“及时雨”,当好“店小二”,做好“合伙人”,确保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为企服务全方位、专业化,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记者 张世巧 通讯员 鲍远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