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灊邑”默化话霍山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11-16 09:21:19 【字体:

  记得有位诗人说过:熟悉的地方无风景。这可能是对宋代词人林正大“静听无闻,熟视无睹”的一种诠释。对此,我也感同身受。

  我生在霍山,长在霍山,听着霍山的故事长大,但我对霍山的印象可能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先有兰家坟,后有霍山城”,这是父辈故事中,我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很早以前,在东淠河南岸的滩涂只有一户兰姓人家,在此繁衍生息,开疆扩土。后来有一户刘姓逃荒者到此,好心的兰家收留他们,主仆关系很铁。主人死后,就葬在他拓荒的田地中。受了兰家恩赐的刘老爹,每次总是对犁地的儿子祷告一句:犁到兰老爷坟边要留一犁。那意思是不要破坏了坟地风水,让兰老爷安息,做人要懂得感恩。刘家后代们照做了,年复一年的“留一犁”,就“留”出了霍山城后来的雏形。

  我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因为从现在霍山人身上还能看到几千年前霍山人“耕读传家,礼义济世”的影子。

  霍山历史悠久,《幼学琼林》中记载:黄帝画野,始分州邑。那时黄帝就封了霍山的山脉为南岳,商周后期在霍山设置了灊邑。灊,专指霍山,且沿用了一千多年,灊邑也是全国最早的县邑之一。

  灊邑当时很小,以兰家坟为中心,南、北两条城河,东至幽芳河,西到柳林河,大约4、5平方公里。到了汉代,霍山成了衡山国,后又多次改名为岳安、开化、盛唐等,叫霍山是从隋文帝开皇元年开始的,一直沿用至今。从隋朝开始,霍山城也像“留一犁”那样慢慢向外扩张,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霍山城发展到南靠南岳山,东接高庙河,西邻柳林河,北临东淠河,面积有20多平方公里。而到目前为止,霍山城已有60多平方公里,把淮河的一级支流东淠河及柳林河、幽芳河、落阳河等都变成了城中河,把南岳山变成了城中景。

  南岳山,也叫衡山,古时称天柱山,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元封五年,汉帝登灊之天柱,祭祀并敕封。门楣上“汉帝敕封”四个大字透着历史的沧桑,依稀还能看到暗淡的刀光剑影,还能听到远去的鼓角铮鸣。晚唐诗人皮日休还写了著名的《霍山赋》,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登临后也留下了“龙去方池静,风高古洞迷”精美的绝句。南岳庙门上镌刻狂草大师于右任的“小南岳”,而大门两边又是于老乘龙快婿屈武撰写的长联,这些都成了庙宇的点睛之笔,南岳山现在已是4A级景区了,每天游人如织。

  站在南岳山顶往下看,今非昔比,层林尽染,美丽而灵动的霍山城尽收眼底,城在水上,河在景中,人在画里。

  从南岳山下来路过山庄小区,这里原来是一个叫南岭的村民组。这里有我童年的故事,记得上小学时曾和同学来这里偷杏子吃,结果我被大黄狗追到了山坎下,手脚划了几道血口子,而同学则被大黄狗截在了杏树上……南岭成了我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这里因“留一犁”,又由“城中村”变成“城中间”了。

  很长时间没来南岭了,今天一见着实令我耳目一新,原先的“蜘蛛网”、“牛皮癣”、“小菜园”不见了。小区被“瓜分”的路也让了出来,建成大小停车场4个,车辆停放整齐。臭水塘注入活水,雨污分流,变成了“月牙湖”,湖上还有零星的荷花,“亭亭出水中”。凉亭步道,奇石景观,健身器材,新颖齐全,苗木花卉,四季如春。

  我与一个正在健身的青年攀谈起来,他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把我家改造进了花园里。我问他:人还是那人,为什么现在小区的面貌就改观了?他笑着说:再没素质的人也不会穿泥巴鞋在地毯上走啊!

  如果说好习惯是逼出来的,那么高素质则是育出来的。走进五馆花园,漫步在廊桥上,我被幽芳河路边一排“身边的榜样”所吸引,这一排全是霍山籍的全国和省、市级劳动模范。幽芳河路正是通往县政府的一条大道,这让公仆们受到每日三省的熏陶!

  作为城市的美容师,霍山城的建设者在“面子”与“里子”上做足了文章。霍山古街老巷很多,诸如文盛街、荷香街、桂花街、玉石街、澡堂巷、龚家巷、一人巷、火神庙巷等等,无不蕴含着霍山人的记忆,无不传承着霍山城的厚重。

  尹家冲小区原是“两不管”城乡接合部,曾几何时变成“非遗巷”。走进一看,令人震撼,规划设计者别出心裁,把霍山47项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展在巷子里,图文并茂,让居民在休闲中了解博大精深的霍山文化,原来国家级非遗——西路庐剧的发源地就在霍山,这让我确确实实地感到自豪。

  我印象中金融水电是两个小区,中间有道围墙把它们分开了,这给居民生活的确带来不少麻烦,双方也因此没少拨打“110”“120”,大概是“让他三尺又何妨”的精神使然,双方后来推倒了围墙,变成现在的金水小区。而金水小区的另一头则是天辰养老院,住建部门把握这一契机,把这个小巷又建成“孝心巷”。

  孝心巷,清静干净,路面是透水混凝土,老人走在上面安全放心,巷两边墙上是敬老故事和爱心漫画,尽显中华孝文化的精髓,不论是谁,走过路过,顿生孝义。

  西镇南路则在美容师手下变成“霍山记忆巷”,是一本活着的“霍山回忆录”。记忆巷上的老旧照片,藏着光阴的故事,向路人不住地讲述霍山城的前世今生,是喜是悲已无所谓,都成了闹市里的过往,让人们在木心先生的《从前慢》里感受这座小城的流年。

  激流广场在东淠河岸边,已成网红打卡地,我惊叹家乡人的时尚。傍晚时分凭栏西望,落日余晖洒满东淠河,半江瑟瑟半江红,再现“霍山八景”——“双山桃浪”的壮观。

  霍山毗邻黄州,据《霍山县志》记载,苏轼被贬黄州时经过霍山灊台,灊台的双山桃浪风景给苏轼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他便约李公择来霍山游玩,还留下“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谁知大圆镜,衡霍入户牖”、“灊山道人独何事,夜半不眠听鼓声”等十几首诗。苏轼见灊台石壁酷似黄冈赤壁,便在上面写下“小赤壁”三字,后来“灊台赤壁”成了“霍山八景”之一。而灊台赤壁的正对岸小山上,有一个很大的墓地,墓碑上刻着“一任黄州居士、两游赤壁名人——苏轼之墓”。是真是假?众说纷纭,苏轼墓到底在哪?就连写《苏东坡传》的林语堂也不知道,成了千古一迷。

  霍山人崇尚文化,对三苏充满敬意,据《苏氏家谱》记载,明弘治甲寅年(1494年)苏昶后人在霍山城中心建了一所“三苏祠”,以供后人瞻仰。全国共有四所“三苏祠”,另三所在四川眉山、河南郏县和浙江金华。现在全国各地闻讯而来的人很多,霍山也因“东坡墓”和三苏祠而声名鹊起。“中国 月亮湾作家村”、“仙人冲画家村”随之应运而生。

  霍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城,正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历史的包浆,玲珑剔透;厚重的文化,源远流长;快乐的人们,向善向好。(金从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