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人间奇迹淠史杭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8-03 09:53:57 【字体:

27318284e91143cfb7f556a0f070927b.jpg

横排头渠首枢纽工程。蒋常虹 摄

  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水利灌溉工程,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特大型灌区之一,是我国治水史上的一座丰碑。

  1

  六安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夏日暴雨如注时,“山水横溢,南北合流,上下千里,悉为泽国”。秋天久旱时,又会造成“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1950年夏季,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淮河流域发大水。毛泽东主席为根治淮河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淮河上游大别山区修建几个大型水库,拦蓄洪水变害为利。自1952年1月起至1958年6月底,先后在淮河支流淠河和史河上游建成佛子岭、磨子潭、梅山、响洪甸四座大型水库,在中国治淮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2

  1958年,六安遭受百年未遇大旱。自4月份起连续70天无透雨,塘堰干枯,田地龟裂。六安地委发出紧急号召,动员200万人投入抗旱。眼见水源日渐枯竭,而大山深处水库里的远水又解不了近渴。兴建科学化、规模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特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已经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1958年6月29日,中共六安地委作出一个历史性决定:开工建设淠史杭。

  淠史杭灌区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贯通的水利工程全称。这一工程将淮河水系淠河、史河和长江水系杭埠河统一规划治理。在三条河流上游兴建三大渠首枢纽工程,提高老河水位,开挖各级渠道,引水上岗。修建渡槽倒虹吸电灌站。在130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与已有的中小型水库、沟塘、堰坝和多种水利设施联成一体,形成长藤结瓜、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灌溉体系。其工程之巨、难度之大、要求之高、技术之复杂是难以想象的。

  蓝图是六安水利建设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手笔、大气派;蓝图显示出老区人民的大智慧、大胸怀;蓝图的描绘需要有一大批高智商、高水准和思想解放而又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徽省委和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关照下,治淮委员会25位拔尖人才来了,安徽省多支水利测量队伍来了。加上六安地区、县水利部门技术人员,仍远远不能满足淠史杭工程所需。怎么办?从各地招聘知识青年,进行强化而又科学的技术培训。一个多月后,一支1500多人的技术队伍奔赴勘测一线,起早摸黑不怕苦,高温酷暑连轴转。

  3

  在翻山越岭爬坡踏岗之中,赵子厚跟黄昌栋总是形影不离,有时有说有笑,有时争得面红耳赤。

  淠河总干渠上段43公里,冈峦起伏,村庄稠密,人多地少,还要穿过六安城区。这么长渠道怎么走,工程技术人员在勘测时慎之又慎。没想到从渠首开始不久,争论就爆发了,一直争论到六安城。争论的焦点在于,黄昌栋坚持走直线,省工省时又省钱。赵子厚则认为傍岗走为宜,半挖半填,不占好田地。二人各执已见,互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黄昌栋年轻气盛,当着大伙面说:赵专员,我到省水利厅去告你!赵子厚微微一笑说:你可以去告,不过时间不等人,我们先不要纸上谈兵,去听听群众意见再议。赵子厚带着秀才们下乡,在座谈会上当地群众纷纷发言,一致意见是,这里岗多田少,人多地紧,要是修渠把田地给挖了,引水来又有何益?田地好比饭锅,取水砸锅,岂不是把老本都赔了吗?不用再争论,黄昌栋服了。

  淠河总干渠“通”到六安城,风波再起,争论又一次爆发。赵子厚主张渠道绕城而过,理由是将来有利于城市发展。黄昌栋仍然算的是“多快好省”这笔账,争论再一次出现僵局。黄昌栋又一次使出“杀手锏”,公开声明再次上告。黄昌栋快人快语说告就真告到了省水利厅。厅长要他们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把方案再讨论周全一些。讨论来讨论去,还是黄昌栋方案优点多,赵子厚否定了自己。黄昌栋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浙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安徽。他工作一丝不苟,深得赵子厚器重,从淮委调过来不久就被任命为地区水电局副局长、淠史杭工程技术总负责人。赵子厚是太行山区老八路,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六安扎下根。他平易近人,黄昌栋常说:跟这样的领导共事,心情舒畅。二人越争越明白越近乎,建立了深厚情谊。

  淠史杭所有重点工程,所有总干渠、干渠都不是在地图上画出来的,都不是在办公室里定下来的,而是由赵子厚和黄昌栋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一步步走、一步步看,反复勘测,反复商量,在现场确定。家人为赵子厚特制的厚底鞋也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

  4

  1958年8月19日上午,佛子岭水库下游六安县苏家埠镇横排头,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淠史杭工程开工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六安地委书记杜维佑兴致勃勃地剪彩。六安行署专员、淠史杭工程总指挥赵子厚挥锹动土,从此拉开淠史杭工程建设大幕。

  随着淠史杭工程指挥部一声令下,随着史河杭埠河龙头工程接连开工,80万英雄儿女斗志昂扬,精神焕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以与自然灾害斗、与各种困难斗、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奏响了创造人间奇迹的凯歌。

  民工们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不畏酷暑,不怕严寒;不惧流血,不怕牺牲。没有工具,自己带;没有原材料,自办水泥厂、炸药厂、石料厂和工具修造厂;没有机械,土法上马。起步阶段没有上级资金支持,全靠自筹。民工实行军事化编制,党支部建在连上。施工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模范作用和共青团员突击队作用。干部身先士卒,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施工中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评选劳动模范、技术革新能手和先进工作者。

  5

  从六安县城往南走七八里地,出现了两座山岗对峙,淠河总干渠在这里遇到拦路虎。开挖工程长达3000多米,平均深切9米,最高处深切14米。表土挖开了便是黑黄两色马肝土。这种土又粘又硬,一镐下去只能刨出鹅蛋大一小团土。有人说马肝土赛石头,一天挖不了两筐,如果这样干下去,山岗何时变河流。面对民工们畏难情绪,火箭连连长、退伍军人刘美三鼓励大家,土硬硬不过我们决心,困难大大不过我们干劲。只要我们一起想点子,苦干加巧干,就是再坚固的碉堡,我们也要把它炸掉,定叫山岗变河道!

  夜不能寐的刘美三,突然一种想法跳出脑海:劈!劈土——向马肝土进攻的方案初步形成。这一天下午,没等出工哨子响,刘美三带领试验组上了工地。正当刘美三和大伙儿干得热火朝天之时,有人送信来了,说他孩子得了急病,刚转到专区医院,要刘美三马上过去。

  刘美三1947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淮海、渡江、解放上海、厦门、东三岛等战役,7次荣立军功。1954年7月,他响应党的号召复员回乡务农。38岁结婚,42岁得子。孩子住进专医,看来病得不轻,犹如晴天霹雳。想来思去,劈土法试验刚刚开始,上万民工耗在工地上,对于马肝土却一筹莫展。哪头轻哪头重,他掂量得清,便硬铮铮地说,孩子住院有医生,我去了也是白搭。他一刻也不愿离开工地。

  刘美三急如星火,时不时召开诸葛亮会,不断地试验,不断地改进。那号子声嘹亮激越、宽厚粗壮,在起伏的山岗上回荡。这一天,刘美三和他的试验小组满怀信心地投入新的战斗。先在土塘边挖出长1丈、高5尺、宽3尺墙壁形陡坡,再将陡坡根脚向深处掏空,接着将陡坡两端切断尺把宽。同时在陡坡上面掏5寸深的沟,在沟里每隔1尺距离立一根檀树桩。一切准备就绪,试验小组人人手握大铁锤,一人站在一根树桩前。刘美三一声令下,只见勇士们高高举起铁锤,齐刷刷地砸向树桩。哎—嗨……随着刘美三号子声,把铁锤上下飞舞,排桩不断地向马肝土进发。一寸、两寸;一尺、两尺……终于陡坡现出一道大裂缝。停!刘美三大喊一声。他同战友们一齐坐在地上,脸朝土塘,脚蹬裂缝,身体往后仰,双手抱住木桩往后扳,哎—嗨……大家一齐发力。一架土像一堵墙似地倒了下来,这一架土就是十几立方米。围观民工们人人喝彩,掌声、赞美声一齐爆发。当天试验组平均每人劈土55立方米,挖土工效提高50倍。人们奔走相告,劈土法成功了,对付马肝土有办法了。

  1958年12月24日,刘美三领导的先锋连提前6个月超额完成任务。

  1959年,劈土英雄刘美三以淠史杭工程特等劳动模范身份参加国庆十周年观礼。

  1960年1月在全国水利施工先进工具评比会上,“劈土法”被评为先进施工方法。

  6

  公路上车轮滚滚,尘土飞扬,一支有数百辆手推车组成的运输队正在向平岗挺进。车上装满了十字镐、铁锹、扁担、柳筐以及锅碗瓢勺。每辆车头插着一面红旗,上写“修好淠史杭,引来幸福水”;“挖开平岗岭,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为首一辆手推车上的一杆大旗上书“先锋连”三个大字,格外醒目。走在最前面的是个中年人,他黝黑的脸膛,矮墩墩的身材,步伐矫健,给人一种十分干练印象,他就是先锋连连长冯克山。这位贫农儿子,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负过伤、立过功,前不久才从部队复员回乡。

  夕阳西下,平岗遥遥在望。运输队生龙活虎的年轻人,一下子忘记了长途奔走疲劳,推着小车沿着蜿蜒曲折小路向岭头冲刺。上了岭头,他们才发现横在眼前的是一条望不到尽头、郁郁葱葱的大岭,又长又宽又高。岭后连接着群峰起伏的大别山麓,平岗一点也不平。

  7

  一场敢在平岗造新河的战斗打响了。冯克山先锋连分在岭头最高处,啃最难啃的骨头。一锹一个白印。一镐刨下去火星直冒。施工指挥所电话不停地打——请求上级调风钻来支援。几个小时后两台风钻送到了工地。不一会工夫机器轰鸣声响起,工地上焦虑的人们仿佛有了盼头。突然咔嚓一声,岩石卡住了风钻。邹立汉心急如焚。大旱持续,史河灌区200多万亩良田将陷入颗粒无收境地,希望寄托在尽快通水,切开平岗岭十万火急!

  正当邹立汉一筹莫展之际,冯克山来了,他从衣袋里掏出一份请战书,说:我们12名复退军人自愿组织了一支爆破队,打算用土办法破解难题。采用洞室爆破,连环作业,掀开平岗这个大岭。邹立汉立即召开会议,批准了“洞室爆破”方案。

  采用“洞室爆破”方法,要在岩石上钻4米深、1米见方竖井。再在井底下掏3个横洞做炸药室,每个室内装上400公斤炸药,组成一个爆破群,实行大爆破。叮叮当当,北坡上日夜不停地响起铁锤敲击声。12名爆破队员分成4组,一溜排4口井同时作业。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鏖战,4口竖井打成了。工地上红旗飞舞,民工们奔走呼号,人们巴望爆破时刻来到。一声声哨音,一面面挥动着的小红旗,催促人们撤离警戒区。一张张神情严肃的脸,注视着掩体里的炮手,注视着指挥爆破的信号旗。轰!轰轰轰!声声巨响,似滚滚春雷,似激越战鼓,山摇地动,惊心动魄。浓烟腾空而起,石雨纷纷落下,倾刻间岭上硬石松软地瘫倒在坡下。“洞石爆破”成功了,人们欢呼雀跃,平岗岭沸腾了!六月酷暑,骄阳似火。岭上的石头炙热滚烫,平岗工地上民工们干得热火朝天。

  洞石爆破旗开得胜,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切岭民工士气。决心书、请战书像雪片一样飞到施工指挥所。为加快工程进度,指挥所举办爆破训练班,由冯克山言传身教。冯克山越干越起劲,越干越有信心,他向指挥所领导大胆提出“一炮成河”构想。一炮成河,要在约3000米长的渠线上,开凿100多口竖井,每一口竖井都要抵达渠底。同时要一齐点响,不能出现一个哑炮,难度之大、要求之高可想而知。指挥所召开干部会议。各个工段紧急动员,层层落实行动措施。工程技术人员和所有干部包干到井,做到万无一失。

  一炮成河是多么振奋人心啊,消息传到后方,鼓舞着成千上万人。看吧,在通向平岗条条道路上,拖拉机、小板车来来往往,为支援平岗决战送来粮食蔬菜柴草。公社办起炸药厂,连天接夜地生产大爆破急需炸药。一盘盘铁炉立在渠线旁,炉火熊熊,铁花飞溅,铁匠师傅们日夜不停地锤打钢钎。一万多名治水战士,人人精神振奋,个个斗志昂扬。歇人不歇工具,实行三班倒,无数根钢钎钻进平岗岭心脏。

  经过无数个昼夜苦斗,一口口竖井打成了,一炮成河的决战时刻就要到了。平岗岭上摇旗呐喊,声威大震。几百名安全员头戴柳条帽,手执小红旗,在警戒线维持秩序。司号员手握闪亮铜号等待指挥员命令。指挥员和冯克山带着指挥所全体人员隐蔽在暗堡中,顿时沸腾的工地变得鸦雀无声。一切准备就绪,指挥员沉着冷静地举起右手用力一劈,果断地下达命令——起爆!轰隆隆、轰隆隆,一阵接一阵剧烈爆炸声,惊天地泣鬼神。“一炮成河”,隐蔽在四周的民工纷纷涌向工地,爆发出一片欢呼声。

  撕天裂地一声喊,山倒岭断烟千丈。洞室爆破显神威,一炮成河水上岗。

b631f8ec405546488b1fc6cb14a1204e.jpg

灌区“丰”景如画。 蒋常虹 摄

  8

  建设杭埠河灌区,需要在晓天河、河棚河入杭埠河龙河寨处筑坝修水库。舒城县先后请来武汉地质学院专家和安徽省水利厅钻探队实地勘测坝址;并根据获得的地质资料请治淮委员会派人前往国家水利部向总工程师李捷和苏联专家古列耶夫汇报坝址地质情况。古列耶夫认为坝址两端岩层破碎大,承受能力差,不宜筑混凝土坝,可以做堆石坝或土坝。水利部专家李捷于1958年1月23日亲临坝址勘测,正式确定建土坝。

  大坝设计由谁担纲?赵子厚想到一个人——水利工程师王培性。一天赵子厚把王培性请到办公室。赵子厚双手递上一杯热茶,开门见山,侃侃而谈。行署专员请他出山,在旧政府导淮委员会当过差、曾是国民党党员的王培性受宠若惊。沉默一会他以试探的口气问:钢筋水泥从哪里来?赵子厚呵呵一笑说:没有,要有我还会请你吗?我能给你的只有人。王培性大惊失色,赵专员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修这么大水库,没有水泥,没有钢筋,大坝你拿人堆啊!这不是讲梦话吗?赵子厚爽朗一笑,我们共产党人就爱做梦。我已梦见龙河口水库碧波荡漾,淠史杭干渠交织成网,千万亩良田稻花飘香。我给你配个办公室,装上专用电话,你先看看大坝的地质资料,考虑三天,想好了就给我打电话。真不行说明你也就那么大点本事,我也不为难你。

  王培性对共产党人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胸怀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三天三夜没合眼,苦思冥想,居然设计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粘土心墙沙壳坝”。1000多米长的大坝,确保最高水位达到73.75米,总库容8.2亿立方米,防洪标准按照100年一遇设计,一千年一遇校核。赵子厚紧紧握住王培性双手连声说,谢谢,谢谢你!赵子厚当面宣布任命王培性为龙河口水库工地副指挥,技术问题全由他说了算。

  9

  1958年11月初,龙河口水库正式开工。全县30万男女整半劳力分期分批出征,日上工达8万人之多。工地上广播喇叭声、劳动号子声、凿石放炮声响彻云霄,气壮山河。运土筑坝,人挑担子,双人抬筐,手推独轮车,还有一千多头耕牛拉车运土,蔚为壮观,势不可挡。曾希圣前来视察,被这声势浩大的场景所感动,当即批给卡车一部、平板车1000辆,并慨允挥毫:劈山引水,灌溉良田千万顷;兴利除害,造福子孙亿兆年。几天后省长黄岩来到工地,批给胶轮车500辆。

  工地上活跃着一支年轻妇女队伍,试与小伙子们比高低。19岁许芳华结婚才3天,就自告奋勇来到龙河口水库工地,花上衣换成粗布褂,光着脚丫子专找重活干。担土每趟比别人多上几锹,半天还要比别人多跑几个来回。休息时她拿起喇叭筒子又是宣传又是唱歌,给大家提神鼓劲。在如火如荼修建水库的工地上,她1个月入团、3个月入党。指挥部从成千上万名女青年中挑选120人组建“刘胡兰战斗连”,她被任命为连长。许芳华带领刘胡兰战斗连与100多个小伙子组成的“董存瑞战斗连”展开劳动竞赛,成为工地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粘土心墙沙壳坝”最关键是把每层堆上去的粘土进行大碾子碾压和用石硪夯实,使其坚如磐石。许芳华从刘胡兰战斗连里强中选强,组织起打硪队。姐妹们加把劲啦,嗬哟嗨哟;石硪打起来啦,嗬哟嗨哟;筑起拦河坝呀,嗬哟嗨哟……姑娘们齐心合力,一忽儿石硪抛向空中,一忽儿石硪重重落在土层上。随即号子声起:一硪一个凼,打成鱼鳞样,一硪一道圈,打成鱼鳞斑……女子打硪队激情豪迈,董存瑞战斗连的小伙子们为她们竖起大拇指。

  1959年4月16日东大坝合龙时水流湍急,打的木桩被冲断漂走,抛的石块和土袋被激流冲下,装土船只有的被冲翻沉没,情况万分火急。赵子厚接到电话立即赶到现场。突然天降大雨,山洪咆啸而来。赵子厚从容不迫,指挥若定。50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许芳华带领的刘胡兰连女战士、董存瑞战斗连的小伙子们,纷纷跳入冰冷的河水中结成三道人墙。岸上7000多名干部和民工紧急调用船只、腰盆、车辆和草袋,水陆并进,千方百计堵缺口。经过日夜奋战,一鼓作气,化险为夷,合拢成功。

  1960年2月西大坝合龙。

  高峡出平湖。“粘土心墙沙壳坝”巍然屹立,被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原主席兰希赞誉为“非常了不起的工程”。

  10

  1959年夏季,江淮丘陵地区再次发生大旱。年复一年,旱魔肆虐。七月流火,灾情似火,人心似火,各级领导心如火焚。地委决定快马加鞭提前挖通史淠总干渠,引水抗旱。淠史杭工程指挥部调集14万机关干部、工厂职工、城镇居民参战。近百万大军在40度高温炙烤下的荒岗野岭上摆下战场,史淠两条总干渠进入攻坚阶段。

  7月27日史河总干渠成功通水。7月29日淠河渠首横排头进水闸首次放水。从梅山水库滚滚而来的史河水,从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水库飞流直下的淠河水,在底宽60米总干渠中翻花叠浪,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土地上纵情奔流。喜水过处,一片欢腾。沿渠两岸,鞭炮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赵子厚顺着史河干渠奔跑,水流到哪里他人就跑到哪里。一天夜晚,他走着走着一脚踩空,脑袋一懵竟然没有爬起来呼呼地睡着了。他睡得很香很沉,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指挥部人急得团团转,到处打听寻找,没想到赵子厚一身湿回来了。

  这天中午,淠河总干渠的水沿着江淮分水岭到了六安城郊五里墩,这是开天辟地以来的大新闻,城里的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像潮涌一样跑来看水。一些老人捧了一捧又一捧一连喝了好几口,笑嘻嘻地说:好甜。夹在人群中的杜维佑开心地笑了,说:人定胜天!

  1959年金秋,淠史杭工程迎来了机遇。10月,北京召开全国大型水利工程会议。赵子厚在大会上发言引起中央政府关注,当年拨款6000万元,以后每年按5000万元左右给予支持。

  11

  把大别山水库水输送到100多公里外的寿县安丰塘,需要修一条瓦西干渠。渠道由西向东伸展至石集镇南,被南北流向的淮淠航道挡住了去路。怎么办?黄昌栋和他的技术团队百思终得一解——采用铺设3排每根130米长、内径1.5米的钢筋水泥管,从航道底下为干渠开辟一条通道,使纵横上下两条河各行其道。瓦西干渠这段“地下河”就是著名水利工程“石集倒虹吸”。

  沟通淠河与杭埠河,干渠要穿越丰乐河,难题怎么解?黄昌栋和他助手们奇思妙想,方案出来了——在将军山上架一座长896米、高27米渡槽,通过渡槽实现皖西“南水北调”。渡槽被称为地上河,可通航50吨级轮船。

  “地上河”“地下河”成为淠史杭灌区奇观。

  12

  安丰塘古称芍陂,古代淮河流域著名水利工程。周围二三百里,灌田万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安丰塘面积缩减至原来的十分之一二,灌溉面积仅有8万亩。淠史杭工程指挥部决定扩建安丰塘,使之成为灌区最大调节水库。

  工程需要大量护坡石块,偌大的寿县只有远离安丰塘几十公里开外的八公山一地有石可取。开工之后,每天有几千辆大板车奔跑在八公山—安丰塘两地之间。在这长龙阵般的运石料队伍中,一位头戴草帽,身着短褂裤衩,肩上披一条粗布汗巾,脚穿解放鞋的大个子引起众人注目。陡然有人喊了一嗓子,这不是冯书记吗?有人说你认错人了吧?有人接着喊,对,他就是县委冯书记。县委书记冯建华在向全县发出动员令开工第一天就和民工们一道拉车运送石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安丰塘扩建整修工程提前完成。

  面貌一新的安丰塘蓄水量扩大到9000立方米,自流灌溉农田100万亩。联合国大坝委员会确认安丰塘为“天下第一塘”。

  13

  被人称为“活地图”的黄昌栋拼起命来工作不分昼夜,积劳成疾,不得不住进医院,卧在病床上还时刻挂念着淠史杭工程,拟出41条修正规划建议和意见。他的肚子疼得很厉害,黄豆大的汗珠时不时地从脸上滚下来。一天他对妻子说,针就不要再打了,枉花国家钱,弄个大板车来把我拉到五里墩去再看一眼淠河总干渠。当妻子和同事把他抬到干渠时,喜不自胜的他喃喃自语:我们再也不是任大自然摆布的奴隶,而是做了大自然主人。

  黄昌栋在生命垂危之际向组织上提出,死后把他葬在淠史杭渠道旁。黄昌栋一生没有什么像样衣服,只有一套呢子中山装还是单位给他做的,作为接待外宾时的礼服。弥留之际他把这套中山装交给儿子,说:这是我唯一家产,留给你作个纪念吧。黄昌栋42岁英年早逝。赵子厚为他写了挽联:在水利事业中勤学苦钻毕生如一日;为建设淠史杭辛劳奔波技术树楷模。

  黄昌栋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赵子厚这位淠史杭工程策划者、指挥者、创业者和管理者二十多年后也魂归第二故乡——他挖第一锹土的横排头渠首旁,同他一样长眠在淠史杭。

  14

  六安是一块红色土地,从这里走出了108位开国将军。传承老区精神的皖西人民,在经济困难时期,在当时物质技术条件下,经过多年苦干狠干巧干,使淠河、史河、杭渠河三个灌区先后竣工。整个淠史杭灌区,有总干渠和干渠13条,长1000多公里;有分干渠和灌溉万亩以上支渠358条,长9000余公里;有分支渠、斗渠和农渠8万多条,长4.2万公里;毛渠更是难计其数。完成土石方6亿多立方米,如果用来筑起1米见方长堤,可绕地球15周。淠史杭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汛、航运、发电、生态旅游、水产养殖和城镇供水等综合效用。安徽河南两省4市17个县区,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00多万亩。昔日“洼地洪水滚滚流,岗上滴水贵如油。一方盼水水不来,一方恨水水不走”的窘况成为历史。而“淠史杭水滚滚流,流来幸福流去愁;流来幸福满河面,流去苦难不回头”成为现实写照。

  淠史杭工程建设中后期和建成之后,一些国家的专家学者和联合国官员来参观考察,他们不约而同地翘起大拇指称赞淠史杭:人工灌渠了不起!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杨尚昆、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来这里视察过。郭沫若视察后为淠史杭赋诗一首:排沙柝水分清浊,喜见源头造海洋。河道提高三十米,山岗增产万斤粮。倒虹吸下渠交织,切道崖头电发光。汽艇航行风浩荡,人民力量不寻常。刘伯承登上横排头渠首,欣然命笔:丰收之源。1965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自力更生精神无往不胜——论安徽兴建淠史杭水利工程的宝贵经验》。

  历时14年的淠史杭工程,不仅成就了一项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而且铸就了“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的淠史杭精神。

  15

  淠史杭灌区建成之后,六安人民筑梦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过。1985年始,淠史杭引进世行贷款续建配套。2012年,淠史杭启动信息化建设、水生态景观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

  喜看稻菽千层浪。这里涌现出一个国家粮食生产标兵县、两个粮食生产先进县(区),淠史杭灌区成了大粮仓。

  如今当你走进淠史杭,一定会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两个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八百里生态画廊,五百里六安茶谷,四百里鱼米之乡,百十里江淮果岭,三大湿地公园,二十一个风景区,横排头渠首枢纽工程入选国家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汪锡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