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一位红军奶奶的故事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2-04-07 10:16:12 【字体:

  红军奶奶廖继志,今年98岁。1924年,廖继志出生在现金寨县斑竹园镇桥口村三行(吴下湾)。其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佃户,每年开春之后,带着两个幼女到吴家店太平山住着临时搭建的草棚,租种几亩田地,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太平山是中共鄂豫皖特区中心,著名立夏节起义的策源地。时有共产党人在穿石庙举行秘密会议,传播革命火种。受进步思潮的影响,父亲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帮助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秘密送信、站岗放哨。1929年5月立夏节起义胜利后,父亲随新成立的红军三十二师参加解放商城的战役,卷入革命洪流。

  1932年春天,红军主力撤出大别山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扑灭革命火种,对苏区进行大规模清查和屠杀,连同红军家属及子女也不放过,此时的商南地区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一个阴冷的雨天,几个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分子闯进廖继志家,将母亲和她及妹妹三人押往60里外的罗田滕家堡(现湖北省罗田县胜利镇)集中营待查待审。

  国民党反动政府草菅人命,一个多月后对本次羁押的数百名妇幼,实行所谓的“释放”:有滕家堡当地群众领保的则领走,无人领保者继续关押任其饿死。为了活命,母亲忍辱被一方姓寡汉保作妻子,妹妹被街上一卖油条金姓人领作女儿,廖继志却被国民党部队一位连长领养。

  提起廖奶奶被领养的事,她刻骨铭心,终生难忘。那天,母亲看到领保者是一位身着国民党制服的人,说什么也不愿意。好在这人态度和蔼,他一边安慰母亲,叫她放心;一边哄廖继志:我会给你缝新衣服,买好吃的,说着就从口袋里拿出备好的两颗小糖。7岁的廖继志知道要离开妈妈了,一双手死死地拽住妈妈不放,不断地嚎哭着:“我不……我不……我只要妈妈……要妈妈……”母亲忍痛掉着泪水对廖继志说:“孩子,你乖,听话呀!你若不去,我们都会饿死的。”此时,廖继志已经哭成了泪人。母亲叮嘱说:“你要记住,你姓廖,小名鲜菊。不管今后怎样,一定要设法找到妈妈。”

  几天后,这人领着穿着一新的廖继志来告诉她母亲说,部队要走了,他姓王,家住山东,他将把女儿带回老家养大。自此,母女三人天人路隔,再也杳无音讯。

  原来,养父叫王世才,是一位打入敌人内部的共产党人。廖继志被他领走后,一路转折,回到千里之外的山东潍县丁家庄老家,交由太太丁氏抚养,起名王亚东。养父又离家从军,一去不复返。后因家庭变故,廖继志又被一丁姓富裕人家收养,改名丁志。虽说是养女,却被丁家人当丫鬟、奴隶使唤。年幼的她,每天要打扫庭院、洗衣做饭,浇水种地,承担繁重的家务,还经常挨打受骂。她每时每刻都想逃离这个地狱,可路在何方?

  1936年,她听人私下议论,隔壁在家养伤的张叔叔是红军战士,她知道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爸爸一个队伍的人,便设法接近他。张叔叔知道她的苦难经历非常同情,答应她的要求,带她出去当红军。那天趁着月夜风高,12岁的廖继志跟着张叔叔走了几天几夜才找到部队。部队首长给她取名廖继志,意即继承革命烈士遗志。从此,廖继志投入戎马生涯。

  1940年前后,日寇对我山东大部分地区进行疯狂大扫荡。鲁中地区人民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对敌展开顽强斗争,抗日的烽火烧遍鲁中地区和胶东半岛。廖继志随部队在胶东几个县辗转打游击。她的任务是护理抢救伤病员。有时将伤员从火线背到后方医院。经常几天几夜都合不上眼。1945年8月,部队在许世友的指挥下,先后收复了牟平、威海、莱阳、青岛等地,使得日伪军一路溃败,逐渐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抗日战争结束后,廖继志所在部队编入华野,历经莱芜战争、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

  1948年9月,华野接到中央命令对国民党重兵守备的济南进行大规模攻坚战。部队挥舞着“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标语,集中14万兵力,全歼守敌十多万人,拿下了固若金汤的济南城。在这场攻城战役中,历时八个昼夜,廖继志一直在火线上抢救伤员。一天,部队医院接收一名叫王捷的危重伤员,他是一名战地记者,进入军事指挥所突然被敌炮弹袭来,来不及躲避,肚子被炸开,肝脏破裂,小肠在外,已是奄奄一息。经过医院诊治和后来廖继志几年的精心护理,王捷的伤痛逐渐好转,但肢体残疾。1953年,组织上找廖继志谈话,说王捷同志是伤残战功人员,需要有护理经验的人对他终身照顾,希望廖继志能和他结婚生活在一起。廖继志义无反顾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廖继志和王捷结婚后,双双退役。王捷先后在济南机械二厂、市政府工作。廖继志在市立医院和市口腔病研究所工作。他们养育四个孩子。廖继志不仅要照顾伤残丈夫的起居,还要照顾四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加上每天单位上班,紧张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务使她无暇顾及寻找亲人,但当年生死离别的情景,时时在梦中萦绕。她多次向全国各地政府联系帮助寻找亲人。但仅仅只能提供记忆中的点滴情况:本人姓廖,乳名鲜菊,妹妹叫秀菊,老家有山有水,母亲是一双小脚,妹妹离别时是被街上一家油条店老板领走的。要找到亲人真是大海捞针!

  1970年,廖继志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离别多年的养父王世才。老人告诉她,是在大别山区罗田县好像是一个叫滕家堡的小街上将其领养的。然而这条不太准确的信息,对于廖继志来说,已经盼望了几十年。当年初秋,一封寄往湖北省罗田滕家堡区委会的信,引起了当地党组织的重视,人民公社当即召开高龄老人座谈会,为红军寻亲。有个叫李明齐的老人是廖继志的亲戚,知道后立即专程将消息送到了斑竹园。半个月后,济南市人事部门和金寨县人事局派员来到斑竹园河坪廖继志家调查了解情况。得知消息后,家人喜出望外。父母和妹妹悲喜交集,做梦也未想到离别38年的廖继志还活着。渴望着骨肉团聚的急切心情使他们夜不能寐。

  农历十月的一天,秋风送爽。廖继志手提两个包裹出现在村庄的稻场上。顿时稻场上挤满了全庄几十人。白发苍苍的父亲喃喃自语:我是在做梦吧!母亲抚摸着女儿的脸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妹妹拉着姐姐的手,笑着笑着哭了起来。在场的人无不掩面而泣!廖继志先是一阵激动,但很快就平静下来。她环顾庄子四周,若有所思;面对这些陌生的亲人好像要说什么。原来,这地方并不是她记忆里的家园,她心存疑惑。但继而一想,战争年代多少妈妈失去了儿女,饱受离别之苦。既然来了,暂认老人为妈妈给她幸福的安慰,未尝不是好事!

  夜晚,廖继志在床榻上与母亲作试探性的交流,母亲也领悟到廖继志的心思。为了找回女儿的记忆,第二天母亲和妹妹带她回到出生地吴下湾老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吴下湾改名三行,过去破烂的草房换成了整洁的土坯瓦房,左右边的山开辟成了公路,坡地建造成了农田,地貌完全改变了。她望着庄前的那棵大柳树驻足凝视好半天,似乎有模糊的记忆。

  接着,大家又带她走进附近的漆家湾。这里是母亲的娘家,即廖继志姥姥家,也是开国将军漆远渥的故里。穿过庄前林立的古树,房屋的倒影映在碧绿的水塘中。当她走进两栋古建筑之间一条很宽的巷道时,突然停止了脚步。凿有花纹的长条状屋基石和大青砖墙壁立刻唤醒了她的记忆。对,就是这里!当年她和几个小伙伴在这巷道里玩沙泥,一个身穿补丁衣服的人在墙上用石灰水画着什么,遭到两个穿青色长衫、杵着拐杖人的围攻。一会儿巷道挤满了很多人,怒吼着举起拳头,两个穿长衫的人吓跑了。墙上画的痕迹还依稀可见:打土豪 分田地 一切权力归农会!她使劲地用手抹去字面尘埃,转过身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妈!我终于找到您了!”

  亲人团聚后的日子是幸福的。廖继志每隔两三年回斑竹园探亲一次,父母和妹妹也经常去山东小住。父母和妹妹去世后,廖继志仍然眷恋着金寨斑竹园这方故土,多次回乡省亲。虽然年事已高,鹤发童颜,仍然耳聪目明,朗声健谈。她以亲身经历为乡里乡亲讲述红色故事,畅谈家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巨变的感受,为家乡人民战胜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由衷高兴。廖奶奶总是叮嘱晚辈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能忘记过去的苦难。(周凌云 吴继利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