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拜谒先烈杜立元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8-03 09:24:33 【字体:

  今年“七一”一大早,我们便随皖西著名先烈杜立元的长孙杜道庆,由六安驾车直奔原霍邱县洪集镇(今属叶集区),拜谒杜立元的陵墓,追寻先烈的遗踪。

  杜立元(1905-1932),谱名杜光兴,字力田,化名杜立元,原霍邱县洪集镇街北杜老庄人。

  杜立元在学生时代就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于1925年参加了革命活动,并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5月,杜立元任霍邱县委书记,并于1930年创办了县委机关报《红光日报》,兼任报社主任。

  杜立元家境清贫,自幼便显聪颖,6岁时在洪集一所私塾开蒙,从学4年,熟读“四书”、“五经”并唐诗、宋词。10岁时,进入教授“新学”的仲贤学堂就读;不久后,转入霍邱城关小学。小学毕业后,考入阜阳第三中学。当时,在阜阳三中和阜阳师范就读的霍邱学子很多,如袁新民、王冶秋、戴铸九、韦素园、李何林、李霁野、韦从芜、杨晴轩等人,因这两所学校进步教师很多,传播新文化有名而追随到此学习。

  杜立元进入阜阳三中后,学习特别认真,积极参加新思想、新文化传播活动。在此,他读了很多苏俄革命文学作品和中国的进步书刊,并写了很多批评时 政 腐 败、体恤百姓疾苦的文章,发表在学校墙报《学习园地》上。一次,他在阜阳(古称胡县)街头看到很多难民饥寒交迫、行乞于街头巷尾,便写了一首《读杜荀鹤〈再经胡县城〉有感》的诗:“我今就读胡县城,街头巷尾尽饥民;县宰囊中金银满,哪管饥民不饥民!”诗文浅显,发人深思和震撼。杜立元将此诗抄贴到《学习园地》上,引起全校轰动。学校军训教官刘某将此情报告给阜阳县县长。县长指使县自卫队头目率十多个全副武装的士兵来到学校,封了《学习园地》,并要追究杜立元的“罪责”。后经学校多方应酬和斡旋,并说杜立元已被开除,方才了结此事。其实,杜立元在王冶秋等人的帮助下,以谱名杜光兴在阜阳师范旁听。

  杜立元在阜阳师范,积极参加学校的马列主义小组活动,研读《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等革命书籍,进步很快,1926年夏经袁新民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杜立元离开阜阳师范后,先在霍邱县白塔畈、六安县古碑镇等地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广东国民政府迁都至此。1927年初,杜立元考入武汉黄埔军校(后改称武汉中央政治学校)。他学习刻苦,每次考核,政治、军事成绩优异,经常受到校部领导恽代英、施存统等人的表扬。

  正当黄埔学子满怀信心、勤学苦练之际,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7月15日,汪精卫与蒋介石同流合污,也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武汉一片混乱。当时,坚持革命的驻武汉的叶挺第二十四师和中央独立师,为稳定武汉形势,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将黄埔军校学生军编入统归叶挺指挥的坚持革命的部队,奋起抵抗。杜立元被编入许继慎任团长的七十二团三连任指导员,与连长周维炯在纸坊镇要塞抵抗湖北夏斗寅叛军,屡立战功。随后,唐生智令反 共急先锋何键收编800多人的学生军,并要收缴学生军的枪支。当时负责领导学生军的政治部主任施存统命令警卫连的周维炯、杜立元,前往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汇报,请其出面干预。周、杜冒着枪林弹雨,出色完成了任务,终使学生军编入张发奎领导的国民党第二方面军,编为一个团,叶剑英任团长。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决定各地共产党人立即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以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方针。霍邱、霍山、六安、商城等县学生军中的共产党员,陆续回到家乡,组织武装暴动。以杜立元为书记的霍邱县委,取得了1929年12月20日白塔畈,1930年12月24日尧冲,1931年2月16日乌龙兵变,1931年2月28日洪集,1931年4月21日河口集,1931年4月22日王东圩等地起义、暴动的相继胜利,陆续建立了六个区苏维埃政府和中共区委组织,还建立一个团的赤卫军武装(之后改编为独立团),杜立元任党代表。如此一来,霍邱南部的叶集、洪集、长集、罗集、众兴集、尧岭、松岗等广大地区完全赤化,红旗招展……

  杜立元的陵墓,位于洪集镇会馆回民村村部东边的不远处,平野之上,突兀一溜高大的坟包,坟上翠碧的劲草在风中起伏,东边为首的一座便长眠着杜立元的英魂,一侧是一座精致的八角亭阁,其间竖立着杜立元的墓碑。同杜立元墓枕着为邻长眠的,是杜立元的胞妹,16岁参加革命的《红光日报》编辑杜光英。

  随着向杜立元及其胞妹杜光英的坟茔敬献了鲜花,燃起了爆响的炮仗,我们向两位先烈的英灵鞠躬致敬,寄以绵绵的哀思。杜道庆指着高大的坟茔,沉痛地说:“其实,这两座坟墓里面都是空的,墓葬的只是我们后人的哀悼!”

  “怎么是空的呢?”我有些不解。

  杜道庆说,杜立元在六霍起义中是人民的功臣,在反对国民党对苏区的“围剿”中,更是人民的英雄。在苏家埠战役中,他身为红七十三师二一七团党代表,更有不凡的表现。他还曾组织霍邱的赤卫军2000多人,先后在孟集、潘集、新店埠等地歼敌1000多人,给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以有力的打击。

  为鄂豫皖根据地奉献毕生精力的杜立元,虽然战功赫赫,却未能逃脱张国焘始于1931年10月所发起的“大肃反”的阴谋。据史载:“霍邱县建党初期负责人几乎全被杀戮,至1932年7月,全县被杀害的党员、干部、战士、群众达1300多人”。只知杜立元、杜光英被杀害于大顾店附近,尸骨无存。牺牲时,杜立元27岁,杜光英19岁,兄妹都如朝阳下闪烁着的青春之花。一直到1983年元月30日,霍邱县人民政府终于为杜立元颁发了《证明书》,证明“杜立元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因错划为改组派而被诬害。经县委研究决定:给予平 反昭雪,恢复名誉。”

  如今,皖西日报社和六安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编撰的《杜立元的峥嵘岁月》一书,和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编撰的550万言的《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六安历史第一卷(1923-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都对杜立元的革命业迹作了记载。其书煌煌,其业昭昭,闪烁着杜立元革命历史的光辉。

  我们同杜立元英魂晤会这一天,阳光灿烂,蓝空如洗。先烈陵墓的周围,农田上一派生机;南边不远处便是汲河,面积广阔的“老河滩”上树木成林,芦荻丛生。这儿便是1929年2月28日洪集暴动的始发地。当年,1000多人高举红旗、刀枪,奔跑着、疾走着,“向封建制度开战”,“打倒土豪劣绅”的呐喊,犹在耳边回响。

  杜立元!我们诀别已近90年了。但是,你闪烁在我们眼前的,永远是27岁的俊美的面影。你青春永在,生命不死。你的一颗耿耿丹心,是为了千百万人民的幸福而不惜洒热血,抛头颅。

  杜立元!我们及其子孙后代永远永远记着你!(徐 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