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钵盂墩的传说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7-22 09:42:55 【字体:

  钵盂墩坐落于舒城县桃溪镇白鱼村墩西村民组。早些年墩子的体积还很大,俨如一座突兀独立的孤峰,拔地而起,巍然高耸。其顶部平旷,原建有一座大庙,据传大庙包括殿宇、佛堂及僧人居住的寮房在内共有99间建筑,殿宇巍峨,飞檐斗拱,十分壮观。墩的四周坡面上长满了各种杂树,一到春天,蓊郁葱笼,遮天蔽日,杂树生花,百鸟鸣啭于绿树丛中,与从绿荫深处流淌出来的缕缕不绝的贝叶梵音相鸣和,交织成一缕天籁,缭绕其间。墩子的高处有一棵高约数丈的古柏,高耸入云,搏风弄日,傲雪凌霜。墩子、庙宇、柏树互相衬托,构成桃溪镇的一处名胜之地。

  钵盂墩原名叫白鱼墩。根据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口相传,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合肥市及合肥市周边地区的县,包括今天的肥东、肥西、庐江、舒城在内的广大区域皆沉在水底,是一片泽国水乡,水面上长满了芦苇、荇藻,绵延数百里,一望无际,滔滔荡荡,一到秋天唯见芦花飞白,引得大量的水族动物和水鸟来此栖息。后因地壳运动,这一片广大的区域竟奇迹般地浮出水面,成为一片陆地,因为这片陆地在沉入水底时曾遍生芦苇,后人便将这一片广大的区域命名为芦花州。再后来又被改为庐州。庐州陆起,地面上的洪水全部被逼入巢湖,因此民间便有了涨庐州、陷巢州的传说。也就是在那一次地壳运动当中,原生存于这一片水域中的水族物种包括鱼鳖之类均来不及逃生,干涸至死,其中有一条巨大的白鱼传说是白鱼的母亲,企图通过被洪水冲涮出来的河网逃走,岂料一道芦柴坝截住了它的逃生之路,终于躺倒在这一片土地上。后又不知经过多少年月,洪荒刚过,一度沉寂的大地被来自江西瓦家坝的移民发现,于是他们便在这里垦荒造田,他们在垦荒造田时发现了一具白鱼的巨形骨架,白鱼的脊椎骨形同龙骨,嶙嶙峋峋,节节暴突,垦荒人十分敬畏,便为白鱼骨担土挑坟,希望白鱼能够降福于他们,保佑他们能够在此安家乐业,子孙绵延。岂料埋葬白鱼的坟头居然日生夜长,竟然长成了一座小山丘,世人无不称奇,遂将这座土丘取名为白鱼墩。更奇的是自从垒起白鱼墩之后,年年岁岁,世世代代,只要一到梅雨季节,成群结队的白鱼便越长江、过巢湖、溯流而上,集体经三河涌入丰乐河、杭埠河(古称前河和后河),在河中游弋不去,时至今日,仍是如此,成为捕鱼人的收获季节,当地渔民把每年在前河和后河捕杀白鱼称做“割白稻”。但在古时候,渔民们是不会捕杀白鱼的,他们说每年在梅雨季节白鱼便从下江游到此处,是来上坟的,因此他们称白鱼是“孝鱼”,捕杀“孝鱼”那是一种罪过。

  后有一游方僧人过此,闻道此地竟有如此凄美神奇的传说,他便立下宏愿,要在此建构庙宇,弘扬佛法,一为白鱼超度,一为百姓祈福。为此宏愿,他四处托钵化缘,终成大愿,在白鱼墩顶上建成了一座广达99间的大庙,在大庙奠基时,和尚将他化缘时所用过的钵盂埋在大殿梁柱底下,以作永久的纪念,后人遂将白鱼墩更名为钵盂墩。(叶履森 周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