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光荣人家
——访革命烈士遗孤百岁老人余方枝及其儿孙们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3-25 09:49:01 【字体:

  3月15日早晨七点半,金寨县斑竹园镇政府大门口上班的工作人员鱼贯而入。按照预约,汪文臣副镇长、镇干周华琳早已将慰问品装载上车在那里等候。今天我随他们走访的是该镇小河村革命烈士遗孤百岁老人余方枝奶奶。

  烟雾朦胧,天气潮湿而阴冷。一路上,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因为余奶奶病重的消息一直压在我们心头。车窗外,草木随风起伏,竹根河畔花红柳绿的春景并没有打入我们的眼底。

  汽车进入小河村鼓楼组三里冲,沟壑纵横,山势巍峨。这里是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地,是革命先驱漆德玮的祖籍地,这里演绎了很多传奇的革命故事。车在一个僻静的农庄停下。主人热情地接待我们的到访。

  饱经沧桑的老人

  余方枝奶奶生于民国七年(1918),现年103岁,是革命烈士余宗海之女。其叔父余宗德、同母异父的伯父丁江成均为革命烈士。老人从上世纪初一路走来,亲身经历了旧社会动荡飘摇、血雨腥风的年代,体验到新社会安定和谐、幸福美满的生活。

  望着床上昏迷不醒的奶奶,令人揪心。这是一副刻满世纪年轮、历经沧桑干瘪的面容,也是一张亲切慈祥熟悉的脸庞。

  2019年,因为编写一部红色历史书籍,我曾经两次采访她。当时,她虽101岁高龄,但视力、听力、记忆力都不是很差,还能比较清晰地给我提供许多红色历史题材。

  老人说自己命大。3岁时母亲被国民党杀害,7岁时父亲为革命牺牲。伯父、叔父相继牺牲后,她成为流浪孤儿,讨米要饭。大概是9岁时,她被收进隔岭的果子园“难民营”。一天夜晚,一条饿狼窜入草棚内,叼着睡熟的同伴踏着她的胸脯走过。

  稍长大后,她便参加童子团,为赤卫队站岗放哨。历任农民协会团支部书记、红军被服厂缝纫班长。因为参加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得罪了恶霸地主张麻子,准备将她活埋,结果趁他不注意,她咬断绳索脱身了。

  心胸豁达、淡泊名利是老人健康长寿原因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老人没有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与丈夫周其述一起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进入70周岁时才开始享受政府抚恤金。但也有人说她性格倔强、爱较真、待人心肠好嘴不留情。在大集体年代,发现生产队里有人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她会坚持原则,敢于碰硬。

  谈及新社会时,老人心情很好,感概万千。她说:“我的后半生托党的福啊!”“少年无房住,中年住了茅房住瓦房,老来住楼房。穿吃无忧,还有积蓄。”她手指庄子前方:“这水泥路都铺进了山旮旯,孙子的轿车能开回家了!”

  那天她开怀大笑,笑得那么甜蜜。

  忠孝节义的子媳

  其实,余方枝老人并没有亲生儿女,周祥志是她的养子。

  土地革命时期,周祥志近亲家族18人参加革命,17人或牺牲或去而无归。周祥志的爷爷周发璋牺牲于红安战役(墓葬湖北七里坪烈士陵园)。周家人丁大损,所幸的是留下了周其可(周祥志父亲)和周其述两条命根。

  1962年,周其可考虑到余方枝无子养老,便把周祥志送给她做儿子。

  周其可与余方枝同是革命烈士遗孤,他怀着革命情感叮嘱儿子一定要为余方枝孝敬养老。周祥志没有辜负父亲的嘱托,几十年来视余奶奶胜似亲娘。周祥志的妻子吴述芳更是一位贤惠儿媳。

  2002年,84岁的余奶奶突发重病,卧床不起。这可把周祥志夫妇急坏了。他俩八方求医问药,针灸、按摩,喂米汤,喂药汁。孝心感动天地,20多天不省人事的余奶奶竟然奇迹般苏醒过来。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护理,身体恢复常态。

  奶奶91岁那年去地里摘菜,不料摔坏了胯骨。儿媳吴述芳追悔莫及,流泪自责不该走娘家,给婆婆带来痛苦。打那以后,奶奶身体致残,终日以轮椅为伴。

  十多年来,周祥志吴述芳夫妇对余奶奶饮食起居细心伺候,心理疏导,呵护安慰。无论寒暑晨昏,自始至终不离不弃,用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为人子媳的大孝之心,赢得了乡邻高度赞扬。

  我们之间交流时,他们那么谦逊、低调。“赡养老人、照顾烈士遗孤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从上届镇党委书记张贻胜到现任书记、镇长,他们经常来关心看望,我们应该感谢党委、政府才是呢!”周祥志、吴述芳如是说。

  红色传承的贤孙

  正在我们聊得入神时,儿媳吴述芳手机响了。那头传来急促焦虑的声音,吴述芳一个劲地安慰说:“放心吧!我们会照顾好的。”

  原来,孙子周小渊听说奶奶近几天病重放心不下,一天几个电话。

  吴述芳说,儿子在部队工作,中校军衔,今年春节假期在家呆了8天。假期中孙子孙媳大门没出,一天到晚守在奶奶床边,梳头洗脸,端茶喂饭。奶奶疼爱晚辈,感情甚笃,那几天心情特好,病也好了一半。

  可是军纪严明,孙子必须按时归队。正月初六夜里,他们是瞒着奶奶离开的。第二天奶奶没见到孙子,情绪一落千丈,几顿吃不下饭。

  提起周小渊从军,有段故事呢!

  1999年秋天,一位征兵的部队领导在斑竹园街上遇上周小渊,一眼看中小伙子高大帅气,动员他参军,并承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周小渊喜出望外,保家卫国是他的人生理想,他要继承前辈遗志,他曾多次向家人诉说这一梦寐以求的愿望。良机终于来了!他决定报名应征。可是舅舅知道后坚决不同意,上门对周祥志夫妇说:“你们就一个儿子,况且是高二学生书还没读完。”这时奶奶发话了:“我们家是军人出身,孙子要去让他去呗!”对此,周小渊由衷地感激奶奶。

  当年底,他投笔从戎,光荣入伍。在22年军旅生涯中,他刻苦学习,积极工作,入军校、提干、立功,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中部战区某部一名优秀中校军官。

  我们离开三里冲时,天已放晴。一场春雨把山川洗刷一新。品目繁多的白色花儿漫山遍野,把世界装扮得神圣洁净,而那一棵棵、一簇簇映山红就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激情四射,催人奋进!(吴继利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