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山村转型变身“花海”新村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4-28 08:38:25 【字体:

  4月22日,微雨。霍山县与儿街镇山王河村500亩“七彩花海”油菜田里绿意盎然,一畦畦整齐的油菜都已经结荚,果实累累。看样子,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山坡梯地里艾草青青,一簇簇,一丛丛,顶着雨后的水珠,清香扑鼻,像是山野里的精灵。

  “这100亩是刚栽下的艾苗,再过两个月就可以采收第一茬了。”村支书孙胜指着坡下一望无垠的梯地笑着说,“看这长势,咱村今年光艾草加工这一块就能达到20万元了。”

  由于交通路线改变,加上撤区并乡改制,一直以来,山王河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土地大面积抛荒,山王河村渐渐从原先一个热闹的中心变成了“空心村”,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村里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土地纠纷多、收支缺口大、公益事业难等矛盾突出,农民增收渠道不畅,缺乏稳定收入来源,成了不折不扣的 “后进村”、“软弱村”。上面领导不放心,下面群众不开心,年年评比,山王河村都在倒数之列。

  2012年,六安市委组织部派遣山河王村村支书孙胜到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堰村挂职副书记,在挂职学习期间,他看到黄堰村发展得有声有色,不禁暗自感叹:论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黄堰村都不如山王河村,为什么经济却要比我们强许多?

  多番留意,孙胜发现黄堰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步是二轮承包截留500亩土地在村集体名下,才渐渐发展起了特色种植业。他意识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要有资产基础。

  挂职学习结束,孙胜回村把自己在黄堰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两委班子一合计,大家纷纷表态支持:既然人家能让土地变成金子,咱山王河村也能成!

  山王河村是由原来3个小村合并而成的,本来拥有1500亩集体林山,但是一直是附近村民在实际使用。经过和村民多次协商,并承诺一旦林山使用产生收益,每年给所在村民组30%的分红。安抚了村民,顺利将1500亩集体林山的实际使用权收归村委会名下,让山王河村发展集体经济有了原始积累的资本。

  2016年,他们将100亩集体林山流转给回乡创业青年李庆中,成立月亮湾家庭农场,发展苗木、油茶、养殖业,村级集体经济收获土地流转金9800元。正是这“第一桶金”,让整个村班子看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希望,坚定了做活土地文章的信心。

  2017年初,山王河村把涉及八个村民组的500亩零散土地集中起来,流转到村集体手上,进行水改旱,重点对道路、涵洞、渠道排水进行改造,种植油菜,打造花海基地。

  “花海基地可以栽一季油菜,种一季水稻,哪怕花海旅游项目一时不赚钱,至少我还有油菜和水稻的收入不会亏。”在外打磨多年的孙胜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一定要稳中求胜。2019年9月中旬,花海项目收获30万斤水稻,500亩花海也成为该县乡村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

  2017年初,山王河村把涉及八个村民组的500亩零散土地集中起来,流转到村集体手上,进行水改旱,重点对道路、涵洞、渠道排水进行改造,种植油菜,打造花海基地。

  “花海基地可以栽一季油菜,种一季水稻,哪怕花海旅游项目一时不赚钱,至少我还有油菜和水稻的收入不会亏。”在外打磨多年的孙胜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一定要稳中求胜。2019年9月中旬,花海项目收获30万斤水稻,500亩花海也成为该县乡村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

  支部来引路、党员有思路、就业有门路、群众有出路、产业有销路。得益于组织引导多次外出学习,先学“面子”,后学“里子”。山王河村最终确立了“因地制宜、立足土地、升级产业、多元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如今的山王河村,游客接待中心游人不断,村办农家乐宾朋满座,500亩七彩花海远近闻名,100亩艾草、700亩油茶、200亩苗木、300亩苦丁茶和400亩白及种植基地“钱景”光明,1100亩龙虾养殖基地规模经营,艾草加工厂方兴未艾,100千瓦光伏电站扶贫见效,农机合作社日进颇丰。

  村班子用心为民办实事,村里老少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村班子团结了,在群众中的威信树立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战斗力提升了,山王河村的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018年,山王河村集体经济收入历史性地达到29.8万元。2019年,山王河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共有12个,年收入又翻一番达到62万元。

  现在的山王河村已今非昔比,“村村通”水泥路四通八达,美丽乡村建设设施完善,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专人负责,中心村庄的路灯照亮了村里的路,也照亮了老百姓的心。

  “村经济发展了,县、镇各种先进表彰也都有我们一份,每次领完奖牌回村部,心里都乐滋滋的。”孙胜自豪地说。

  “现在村民依靠集体经济的收入主要有三块,土地流转费用有500元/亩,再加上基地务工收入以及村经济项目分红。现在村里81户在册贫困户,只要有劳动能力,又愿意在村里发展的,哪怕是60、70岁的留守老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基本实现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艾草扶贫产业是霍山县重点推进的电商扶贫项目,全县种植艾草近4000亩。2019年,山王河村抓住机遇,盘活闲置的长岭小学19间闲置校舍,采购9台加工机械设备,聘用村里14位贫困户,在全县率先建成艾草加工厂,陆续研发出9类14种艾草产品,在线下线上同时销售。去年12月,销售额30多万元。2020年初,又获得500万元的线上电商订单。( 陈 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