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优化调整“十五五”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区
金寨讯 为扎实推进“十五五”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科学评估污染对水体水质的影响,近日,我市生态环境部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部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对裕安区监测区开展全面优化调整,为农业面源污染精准治理与监督指导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科学布局,优化监测区域设置。我市以《“十五五”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区及点位优化调整工作方案》为指导,对裕安区监测区进行调整。该区域以水稻、玉米、山芋、桃树等作物种植为主,养殖活动以农户散养家禽为特征。调整过程中,严格遵循“单元独立性”原则,结合水系特征与农田分布,精准划定监测区边界,优化地表水、土壤监测点位布局,确保全面覆盖污染敏感区域,为污染负荷评估提供精准支撑。
完善监测网络,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针对监测区实际,采用“控制断面+动态追踪”布点方法,系统布设监测点位:在汲河水系设置3个关键断面,重点追踪农田退水污染特征;按土地利用类型布设5个土壤监测点,覆盖水稻田、小麦田、果林地及养殖场周边区域,监测土壤养分与重金属累积情况,系统掌握污染物在水、土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强化技术保障,提升数据质量效能。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规范,从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到分析测试全流程把控质量:地表水采样采用专业设备,土壤监测实施网格化布点,实验室分析运用重铬酸盐法、分光光度法等标准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田阳 记者 齐盈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