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赤霉病” 田间“演”示范
“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控不可治’,关键在于预防。一定要‘见花打药’,并且在施药后5—7天开展第二次打药……”4月9日,在裕安区狮子岗乡六二村小麦高产栽培示范基地的地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室主任胡凤灵和示范片负责人叮嘱道。
没过多久,伴随着一阵引擎的轰鸣声,一架植保无人机在示范基地上空来回飞行,均匀地喷洒着农药。看到开始喷洒农药,附近不少群众纷纷围了过来。胡凤灵便进一步详细介绍宣传小麦赤霉病防治知识,提醒并引导广大农户抢抓关键时间进行防治。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小麦稳产高产,市农科院与六二村合作,构建了院、村、民协同三位一体的小麦高产栽培示范片,种植了200亩高产、抗病、抗倒伏、抗穗发芽的小麦新品种皖西麦0501。“我们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小麦长势、土壤墒情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开展技术指导和科学田管,既能有效防控病虫害,也能提高小麦单产,更能增加农户种植效益。”胡凤灵介绍,除市农科院木南试验基地的200亩小麦示范田外,该院还在裕安区六二村和松林村分别种植了200亩小麦示范田。这些示范田不仅旨在示范带动更多农户种植高产优质品种,还致力于推广统防统治,把病虫害风险降到最低,助力小麦丰产丰收。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病害,当前正值小麦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赤霉病防治的“窗口期”,必须适期精准科学规划用药,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刚刚听了胡主任的详细讲解,我和村里其他种麦户商量采取无人机作业喷药,抓紧时间降低病害发生风险。”六二村种麦户李守照说道。
2025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达252.37万亩。近段时间,全市上下把小麦赤霉病防控作为春季农业生产重中之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组织农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市县财政共落实防控资金440万元,中央和省级拨付资金2148万元,总共筹备资金2588万元,已累计开展统防统治面积32万亩次,有效解决了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不精准的难题。(翁亚伟 记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