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追企业” ——裕安区多措并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仲春时节,裕安区单王乡瓜蒌基地里,农户正抓紧翻新种植土壤;单家埠机场上,固定翼飞机跑道建设如火如荼。今年以来,该区深入贯彻落实《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了解企业需求化解企业困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通知》精神,以专班服务提效能、数字治理破堵点、产业聚势强动能,走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追企业”
“从签约到投产仅用5个月,比预期提前了2个月,如果没有政府‘专班’全程护航,项目不可能这么快建成。”在单家埠机场,总经理陈华伟指着脚下正在建设的固定翼飞机跑道感慨。去年机场建设面临土地调规难题时,单王乡组建“机场建设专班”,仅用20天完成7户群众搬迁,专人陪同、协调办理空域使用批文,从去年5月签约到10月正式运营,硬是在丘陵地带筑起通航产业“起飞平台”。如今,记者在现场看到,800米长的固定翼飞机专用跑道路基工程基本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相关配套建设,为下一步的机场跑道路面浇筑打下基础。
单王乡多年来一直从事瓜蒌种植,“散而小”致使产业发展受限。“为此,乡党委、政府成立单家埠农业发展公司,并于2024年引进从事瓜蒌种植、生产、加工的冠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走规模化、效益化发展之路。”单王乡副乡长杨正向记者介绍,在单王乡,专班为冠仁生物科技量身定制了“成长路线图”:整理1500亩零散土地建设种植基地,改造闲置学校作为冷链仓储,协调金融机构量身定制“农时贷”,企业投产首年即实现千亩种植规模,加工仓储中心提前数月封顶。目前,这种“专班护航”机制已在该区全面铺开,依托“区领导包保+行业专班+属地专员”三级服务体系,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定制服务。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裕安区累计走访企业738家,收集诉求290个,解决率达97.6%。“专班不是简单的人员叠加,而是服务资源的系统集成。”裕安区营商办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挂号制”问题分办平台,企业诉求实现2小时智能分派、48小时响应方案、7天办结反馈的闭环管理。
从“人工跑腿”到“云端速办”
数字帮扶企业的触角正向基层延伸。单王乡创新“云端直通车”服务,企业扫码即可直通17个职能部门。冠仁生物科技负责人王园向记者介绍,通过该平台提交生产许可证办理需求后,系统自动生成材料清单,市场监管专员“上门帮办”,3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核验。“过去要跑三趟的手续,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办成。”王园点赞的,正是裕安区打造的“15分钟政务响应圈”。这个归集26个部门112项政策的智能系统,已为冠仁生物科技精准匹配技改补贴、物流降费等政策包,节省申报时间60%以上。
数字化转型正重构服务体系:智能分派系统将企业诉求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2%,AI辅助决策系统使跨部门会商效率提高40%,区块链技术确保政策兑现全程可追溯。今年前3个月,该区线上受理诉求办结率达98.5%,企业满意度持续保持98%以上。
从“单兵突进”到“集群发展”
站在单王乡的规划图前,瓜蒌深加工园与航空小镇比邻而建,形成“地上种金瓜、空中飞银鹰”的立体产业图景。这种“特色产业+低空经济”的融合模式,正是裕安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
通过“链长制”,该区已形成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低空经济三大特色产业集群。从散种“小瓜蒌”变瓜蒌“大产业”,在丘陵荒岗上建起航空基地,单王乡的实践颇具代表性:前端整合17个村集体企业建设种植基地,中端引入冠仁生物科技延伸瓜蒌籽食品、瓜蒌根药用等深加工链条,后端依托单家埠机场拓展航空研学、低空旅游场景,形成三产融合的“黄金三角”。目前,该乡瓜蒌综合产值突破3000万元,机场累计吸引游客1.2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增收560万元。
截至目前,该区新增经营主体3540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家,下一步,该区将持续深化“专班+数字+产业”服务模式,让更多“单王故事”续写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记者 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