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深山小村”到“振兴高地”   ——国网安徽电力点亮金刚台村乡村振兴新图景

编辑:杨庆云 来源: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 浏览次数:46 次 发布时间:2025-03-24 09:09:03 【字体:

  大别山北麓的层峦叠嶂间,平均海拔750米以上的金寨县汤家汇镇金刚台村犹如镶嵌在翡翠屏风上的一颗明珠,点亮了新时代山村巨变的光芒。漫步村中,硬化道路如银色丝带蜿蜒而上,光伏板阵在阳光下折射出科技的光芒;千亩茶园叠涌起翡翠般的波涛,妇女排广场上的红色雕塑与苍劲青松相映生辉。

  国网安徽电力公司驻金刚台村工作队用10年光阴,在这方红色热土刻下“电力铁军”的振兴注脚:累计选派优秀年轻驻村干部13人,助推村集体经济连续五年突破100万元大关。从“深山小村”到“振兴高地”的背后,是电力人用匠心织就的民生图景,以担当浇筑的产业丰碑。

  枝叶关情的治理密码

  ——“与群众‘心贴心’”

  从技术专家到乡村治理者,第九批驻村干部的转型之路恰似金刚台村蜕变的缩影。“刚来时,站在村口,满眼都是云雾缭绕的青山,心里却像压着块大石头!”驻村第一书记甘德志至今仍记得初来乍到时的心情。

  为了尽快适应新角色,这位曾经从事技术工作的第一书记带领着同系统的孙明柱、吴祥两名队员,与村“两委”成员谈心谈话,走访相关部门与农户,并向历任驻村书记“取经”。久而久之,每周开展全村巡视成了固定行程。“现在我们每周至少在村里巡视一次,到边到角实地查看村情民情。”甘德志说,工作队力求与群众“心贴心”,以实际行动赢得村“两委”和群众的尊重与信任。

  “村民们淳朴善良,总是想着自己解决问题,不愿麻烦别人。”甘德志很是感慨。在3月10日的一次入户走访中,工作队了解到高山农户余弟春家因长期没下雨遭遇饮用水困难,便立即协调附近水源,拉设临时水管解燃眉之急,又组织清理水井保障长期用水。“我们在问题处理中探索从计划到实施到检查到反馈的乡村治理闭环机制,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质效。”甘德志总结道。

  在电力爱心超市里,摞着厚厚一叠“爱心积分卡”和“兑换清单”,记录了村民义务清扫村道、调解邻里纠纷的暖心故事。电力爱心超市是国网安徽电力2022年探索提升乡风文明的新举措,截至目前累计兑换金额已达15万元。“积分兑换不是目的,而是唤醒自治意识的火种。”工作队队员吴祥说,年前有40位村民来兑换,这种“爱心积分制”不仅激发村民自治热情,更涵养了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

  “驻村工作队来了之后,积极落实党和国家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切实为村里和村民谋福利。”金刚台村党支部书记徐生燕对工作队的工作十分满意。“他们从老百姓能感受到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真正做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产业振兴的破局之道

  ——“让资源‘活起来’”

  如果说治理创新是筑基工程,那么产业突围则是造血革命。在汤家汇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精准施策,在这个云端村落构建起“绿色能源+生态农业+红色文旅”三位一体的产业矩阵,让沉睡的高山资源焕发澎湃动能。

  站在山坡高处俯瞰,只见光伏板下,茶树吐绿;新茶厂里,机械轰鸣。这座占地8亩、由国网安徽电力公司2016年捐建的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采用智能追光系统,让600块光伏板如同向日葵般追逐太阳轨迹,发电质效较传统光伏显著提升。3米的离地间隙里,茶树吮吸着散射光的滋养。工作队副队长孙明柱算过一笔账:“这种‘板上发电、板下种茶’的立体模式,让这块地的产值从单纯种茶的0.6万元跃升至‘光伏+茶叶’的23万元。”

  沿着光伏电站往西北方向前行2公里,金刚台茶厂正在演绎“老茶树的新传奇”。在1480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内,全电自动化茶叶生产线轰鸣作响,金刚毛峰在提香机里翻滚,空气中浮动着千年茶史与现代科技碰撞的芬芳。 

  2019年,在国网六安供电公司和汤家汇镇党委、政府的牵线下,工作队引进实力雄厚的安徽品六茶业有限公司,共同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户均增收2000元的数字里,飘散着老茶树焕发的新生机。“通过与品六公司的深度合作,不仅完成1500亩茶园的改造升级,打造出‘金刚四茶’系列精品,而且每年还给村集体增加约15万元收入。”孙明柱介绍说。

  红色旅游的发展也为金刚台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金刚台“妇女排”“女英雄张敏”等革命事迹广为人知。在革命遗址“妇女排广场”旁,金红酒店的落地堪称“红色基因变现”的经典案例。

  金红酒店属村集体资产,由汤家汇镇、国网安徽电力公司、高迪股份公司共同出资开发,总投资1000万元,2024年4月正式开业运营。走进金红酒店,46岁的吴城芝正在给红色研学团团员们上菜。“没想到如今红色旅游这么吃香,一波接着一波来。”吴城芝说,“我们夫妻二人都在这里干活,两人一个月的收入一点也不比在外打工差!”

  “我们为本村13位脱贫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每年还会给村集体创收15万元。”金红酒店负责人李立三说,去年4月开业以来,酒店已接待大学生旅游团和党建研学共2000余人次,助力餐饮、农产品销售增收30多万元。

  更令人振奋的是,工作队打造的“金刚台”公共品牌,已形成矿泉水、有机大米、山茶油等系列产品,让山里货飞向山外。2021年至2024年,金刚台村集体经济收益连续五年超100万元。

  人才培养的燎原星火

  ——“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工作队在这里,我们的产品都不愁销售,从长远来看怎么办?”村民的忧虑叩击着工作队的初心。面对驻村工作队迟早离任的现实,甘德志深知: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想让金刚台村持续发展,必须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村委委员黄金凤的蜕变,是金刚台人才振兴的生动诠释。在工作队“定制化培育”和“兜底式鼓励”下,短短几年,黄金凤便实现从散养户到养殖大户的跨越。“刚开始搞养殖时,因为经验不足,资金紧张,十分忐忑。”黄金凤回忆道,“是他们一直鼓励、引导我,带我出去学习养殖经验,同时帮忙联络好销售渠道,渐渐地我便有了信心。”由于在山中散放,黑毛猪和黑山羊的品质十分不错,去年黄金凤家所有“存货”都销售一空。今年,黄金凤干劲满满:“去年收入翻了一番,十分满足。今年想着再扩大些规模,稳固老客户、拓展新客户,同时带动村民致富。”

  村干部带头,村民也积极跟上发展的脚步。依托本地高山资源,村民余敦中在村里成立了“郑坳养牛合作社”。他养的牛是纯正的“跑山牛”,品相好、肉质佳,但因销路原因多年来不敢扩大规模。在工作队的鼓励支持及帮助销售下,近年来规模逐步扩大至三十余头。“去年仅工作队就帮销了8头,销路问题解决后,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干劲也更足了!”村民余敦中高兴地说。

  为了扩大客户群,工作队还引入了“私域”销售理念,帮助村民建立生产端与消费端的直接联系,让客户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依托工作队打造的“金刚台经济合作社”平台,让销售更加便捷。

  “在国网安徽电力公司的十年帮扶及历届村‘两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金刚台村积极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努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汤家汇镇党委书记叶甜表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金刚台村的发展,共同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夕阳为妇女排雕塑镀上金边,驻村工作队仍在巡山路上。“要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甘德志计划道:“我们将聚焦产业升级、人才培育、资源整合三大工程,构建‘国企帮扶+本土造血’长效机制,真正把金刚台村建成产业兴旺、人才辈出的乡村振兴样板,让这片红色热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十年风雨兼程,电力铁军用坚守诠释初心。当山货通过云端走向世界,茶香漫过新修的产业路,山脚下新安装的路灯次第亮起,国网人正以电力之光,点亮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在广袤乡村绘就一幅熠熠生辉的发展长卷,续写着金刚台村新时代的壮丽篇章。(记者 谢彬 崔璨 实习生 方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