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文化中国行】【星火石库门 跃进大别山——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西镇枪响,红旗漫卷大别山
——回访霍山县漫水河镇西镇暴动旧址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4-06-27 09:00:08 【字体:

4ce4d727c3534911b4fb1c8e11d1f7e7.jpg

讲解员在西镇暴动旧址前向游客介绍。记者 袁洁 摄

  霍山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足迹星罗棋布,勾勒出中国共产党星火燎原的漫漫征途。在青山环绕的漫水河镇,有这样一处红色足迹,它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伟大的成果,它是当时皖西第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从这里走出了安徽第一支正规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3师,它就是——西镇暴动。

  走进位于霍山县漫水河镇的西镇暴动旧址,一件件见证着那段烽火岁月的革命文物静静地躺在橱窗里,初夏凉爽的山风拂过院子里依然浓荫蔽日的古树,哗哗的叶子响声仿佛诉说着百年沧桑,这是怎样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呢?

  早在1920年,马克思主义思想就开始在霍山传播,霍山第六区燕子河燕溪小学校长徐狩西以本校教师、学校周围的进步知识分子以及年龄较大的学生为主,成立了霍山县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革命的火种,在霍山悄悄点燃。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霍山在外地读书的先进知识分子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先后回到霍山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革命活动,秘密发展党员,筹建党的组织。1927年,中共舒家庙支部、燕子河支部、漫水河支部成立,霍山党组织开始领导各地建立农民协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河南老红军,来到我西镇;钢枪打前提,后跟赤卫军;先打闻家店,后打楼房湾,回头捎带打了三个保安团;打土豪、杀劣绅,反动团总消灭净。”这是当年传唱在霍山西部山区的一首歌谣,歌中所唱的就是西镇暴动,它是一次以打击军阀豪绅势力、扩大红军根据地为目的的农民暴动,为霍山成为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创建皖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9年11月19日,在这里爆发了著名的西镇暴动,推翻了国民党西镇事务所,建立起霍山县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西镇革命委员会,创建了安徽第一支正规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3师。”漫水河镇红色志愿讲解员何焱骄傲地说,“位于霍山县‘四个第一’的历史丰碑柱,我们西镇就占据了两个。”

  1929年11月19日,在红三十二师的支持下,西镇农民武装起义全面爆发。起义队伍先将十区闻家店民团缴械,击毙伪自卫队长陈先觉,俘敌数十名,缴钢枪50余支。打掉楼房湾豪绅地主余良池家反动武装,得钢枪20余支。捉住在长山冲周家院子吃“同心酒”的西镇地区反动乡保长和民团团总王多宏等5名反动分子。起义队伍乘胜进军八区防地太子庙、良善铺、新铺沟、歇马台,最后进军西镇地区政治、经济中心漫水河,捣毁西镇事务所、经济维持会等反动机构,俘获敌自卫团官兵70余人,成立西镇革命委员会和军事指挥部,组建安徽红军第二游击纵队,成为安徽省第一支正规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3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暴动范围迅速扩大,方圆百里全被农民武装占领,暴动获得全胜。

  看着橱窗里当时暴动时使用过的马刀、砍刀、长矛等革命文物,记者很难想象先烈们就是用这样简陋的武器,掀起了一次次壮丽的红色浪潮,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勇气和信仰,让他们赴汤蹈火、奋不顾身?

  “你现在所在的这座小楼就是当年发动西镇暴动的指挥部,我们漫水河镇上还有块田叫‘红田’,十几名革命人士和家属在那块田地被残忍杀害,老一辈人说,当时鲜血染红了整块田地,惨不忍睹。为了纪念被杀害的革命人士和群众,这个地方就改称‘洪家畈’了。”站在二楼,眺望青山如黛,何焱向记者介绍。连绵起伏的满山翠竹傲然挺立,飒飒英姿,迎风“物语”,似乎依然在娓娓述说着近百年前那些苦难激荡日子里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深深感念无数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如今的漫水河镇与时俱进、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以红色领航,加快绿色振兴。你可以看到万亩中药材和蚕桑基地绿意盎然;看到潜力巨大的小水电、蕴藏丰富的矿产;受到大众青睐、前景广阔的泡辣椒、百合粉、血豆腐、漫水河小河鱼等特色物产,尤其是盛产的百合,闻名遐迩,是华东第一蔬菜销售基地——上海江桥市场百合直销产地;漫水河镇已经成为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百年时光不渝志,初心不改薪火传。“我们坚持用好红色家底,组建红色小分队,深入挖掘红色史实,整理出许军成回乡、皮旅大军中原突围等红色故事11个,收集红色书籍3部、红色教材2本;重新谱曲《西镇暴动歌》,以干群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西镇暴动全过程,提升西镇暴动感召力和知名度。”漫水河镇党委书记邱前东告诉记者,镇上投资800余万元实施西镇暴动纪念馆扩建提升和古峰尖烈士墓改造工程,新建红廉广场和红军食堂,建强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打响“西镇暴动”红色旅游品牌。西镇暴动纪念馆建成后年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游客走红军路、唱红军歌、吃红军餐,接受红色革命传统、党史思政教育。“我们还成立西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体化运营,提供讲解服务、食宿服务,镇村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增强。”

  “去年投资1.58亿的大别山滑雪旅游度假区一期项目(滑雪场)当年建设、当年火爆运营;目前,总投资1.08亿元的二期项目——大别山溪降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6月底正式对外开放。”带着记者实地采访的镇党委副书记朱兴龙指着路旁在建的两处宾馆信心满满地说,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镇里一方面用好红色资源、绿色生态,招商引资建强主题项目,吸引社会资金提升民宿档次,助推农文旅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灯笼椒、药百合、林下黄精等特色农产品做优做强,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日子过得更欢畅。

  青山不老,日月长明。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百年史诗风云际会,回望先烈的前仆后继,感恩现在的岁月静好,在“红镇”,有这样的“红二代、红三代”,踔厉前行的奋斗者,大别山精神早已沉浸于血脉,潜心为民,带领干群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 徐缓 宋金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