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
6月16日,市财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主要做法。去年以来,我市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预算安排科学性不断增强,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市财政管理工作作为全省唯一地市连续两年获省政府表彰激励。
顶格部署推进改革。2022年7月,围绕省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市政府提出16条贯彻措施,落实落细各项改革任务。9月17-18日,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门召开市政府领导班子和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等参加的专题研讨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改革思路、举措。2023年,市委深改委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纳入重点调度改革事项清单,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和研究改革推进情况。
全面清理政策项目。按照“谁出台、谁清理”原则,对市级现行政策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规范,结合政策、资金执行效果,分类提出取消、调整、保留意见建议。3月28日,市政府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市级财政投入政策的通知》,调整完善24项政策,其中取消5项、调整4项、明确期限15项,并将有关市级财政投入条款修改为对县区激励等,着力解决专项资金使用“小、散、乱”问题。
统筹整合专项资金。梳理、整合、重构部门主管的专项资金,聚焦财政支持保障重点,推动跨部门资金统筹整合,对目标相近、内容类同的财政资金原则上由一个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管理。在编制2023年市级预算时,将市级21项产业专项资金合并压减为农业、工业科技、文旅、服务业4项,每一个专项明确牵头部门、配合部门,改变过去分头管理、分散安排现象。
优化财政投入方式。针对过去支出固化、使用分散等现象,将市级产业扶持资金分为落实上级配套或考核资金、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事项资金、对县区激励资金3个使用方向。其中,支持重点产业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建议,送牵头部门实行竞争性排序,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后,通过“一事一议”确定支持方式;对县区激励资金由市农业农村、经信、发改部门分别牵头建立农业、工业、服务业领域“赛马”激励机制,以统计数据为评分依据,结合考核结果对县区进行激励。(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