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开好局】“真金白银”助小微主体“复元气”
——我市创新推出创业担保贷款“惠商纾困贷”
“感谢政府送上门的暖心政策,有了这笔低息贷款,我‘大干一场’有了十足的底气和信心!”前不久,在裕安区分路口镇街道经营小吃店的童老板获得创业担保贷款“惠商纾困贷”后激动地说道。
受疫情影响,近几年,童老板经营的小吃店生意惨淡。随着去年底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他有了把店面重新装修大干一场的想法,可无奈手头上的资金捉襟见肘。正在他为钱犯难的时候,当地人社所、市场监督管理所及六安农商银行组成的“惠商纾困贷”政策联合宣讲小组把好政策送上门。童老板当即提交了贷款申请,第二天就拿到了10万元的贷款。
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近几年,这一群体受疫情影响较大,很多面临着缺少资金、信心受创等突出问题。为帮助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渡难关、复元气、强信心,去年12月份,我市创新推出创业担保贷款“惠商纾困贷”政策,为生产经营困难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用“真金白银”助力他们纾困发展。
据悉,创业担保贷款“惠商纾困贷”的贷款总额为10万元,贷款期限2年。区别于普通贷款,其利率更低,贷款人仅需承担2.15%的利息,剩余部分由财政贴息。同时,手续更加简便,可随借随还。申贷过程中,不仅取消了反担保程序,而且依托我市“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平台和搭建的“政银”协作平台,实现了线上快办、线下帮办,手续齐全的最快当天即可放款。
为确保创业担保贷款“惠商纾困贷”政策及时精准落到急需处,政策推出以来,市人社、财政、市场监管、金融监管、承办银行等部门协调联动,加大政策宣传和实施推进力度。截至目前,实地走访宣传22万户,采集有贷款意愿的小微市场主体信息3万条。与此同时,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对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做到“应贷尽贷、应贷速贷”。据统计,现已审核通过5520户,贷款金额达5.49亿元。
不仅要“发得畅”“贷得快”,更要确保“用得好”。为推动创业担保贷款“惠商纾困贷”政策取得实效,市人社部门通过电话回访、跟踪服务等方式,动态掌握贷款申领人员情况和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贷款用到实处、发挥作用。各级人社、财政、市场监管、金融监管、承办银行等单位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将主动作为、精准服务放在首位,积极为申领贷款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解困帮扶,持续激发其发展动能,助力提高经营实效,推动走上稳健发展轨道。(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