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评论】奋进赶超路 争先创佳绩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多再次考察安徽,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提出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目标要求。殷殷嘱托,声声入耳;绵绵厚望,念念于心。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蓝图擘画,激励着广大干群不断开拓进取、奋楫争先,更让六安人民信心满怀、笃定前行。两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绿色振兴赶超发展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奋力在“两个坚持”“两个更大”中勇当先锋创佳绩。
奋进赶超路上,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两年来,全市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聚焦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脚踏实地、靶向用力,扎实做好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各项实事要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市各级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针对教育、城建、就业、就医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采取有力措施,办成了一大批群众诉求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急事要事,获得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真正把改革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强化“时时放心不下”和“小心小心再小心”的责任感,扎实做好疫情防控、防汛抗旱、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等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重点工作。始终坚持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摆在最高位置,久久为功,善作善为,切实将扎实的工作实效转化为惠民利民的实际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奋进赶超路上,要求找准定位“双招双引”承接“长三角”,走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之路。作为合肥的“后花园”,六安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找准定位,东向对接,积极推动实施“合六经济走廊”“合六同城化”,融入“合肥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全面承接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合肥产业辐射。加快链上大合肥、融入长三角步伐,加快合六同城化步伐,着力把机遇转化成改善承载条件的“两基”项目和可持续成长的产业项目。全市上下努力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加大暖企惠企政策兑现力度,在对标长三角营商环境一体化中打造更好环境、更优服务。合六同城化是一项全面、系统工程,要重点针对全市产业布局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突出产业链强链补链,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确保项目招引精准落子,把我市打造成合肥都市圈的重要增长极和长三角一体化重要的协同创新产业基地。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第一赛道”上勇往直前、奋勇争先,与长三角重点城市深化招商互动互联、产业链动链接,不断呈现出引资总量稳中有升、产业结构逐渐趋优、项目质量明显上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
奋进赶超路上,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前,全市上下奋勇争先、真抓实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一份份亮丽的“成绩单”,折射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韧劲和巨大潜力。为不断开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求全市上下坚持创新创优争先进位目标不动摇,紧盯质量、速度、位次、激励项,围绕年初制定的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优争先进位5个重点工作责任清单一抓到底。大力推进扩投资增动能,坚持投资为纲、项目为王,持续开展“精重促”行动,坚持“三库”联动,不断夯实全市经济稳增长的基础。全面启动推动与上海对口合作,积极推动三级对口合作保障机制,精准对接六安产品与上海市场、六安资源与上海资本等谋划储备项目。稳定房地产市场,用好已出台的政策,做好保交楼、稳民生,着力化解房地产及其征迁领域矛盾纠纷,力促功能性项目早竣工早投运。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抓在手上,推进“两强一增”、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探索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开展民宿惠民工程等工作。要争创一流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发展信心。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六安广大干群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只争朝夕、开拓进取,奋力开创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皖西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