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作伴好读书
——市总工会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侧记
“快开学了,正在愁孩子的大学学费怎么办,六安市总工会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真是帮了我们家的大忙。”9月9日,六安汽运公司职工管严华感激地说。
管严华因交通事故导致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每个月只有300元的“工资”,妻子下岗后打零工,家庭收入十分微薄。孩子读大学的学费、生活费、家里的日常生活开支……一度让管严华寝食难安。
据市总工会工作人员介绍,像管严华这样符合建档条件的深度困难职工家庭,在高校就学的子女助学救助标准为10个月当地城市低保标准。“6590元解决了孩子的学费、住宿费,孩子懂事,花销不大,我们节约点,日子能过的去。”孩子上学的头等大事解决了,压在管严华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金秋助学”活动,是促进教育公平、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市总工会每年组织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通过入户走访等形式,全面掌握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学业情况,建立健全助学档案和帮扶制度,让爱心在阳光下传递和延伸,让困难职工家庭感受到党委和政府的温暖。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六安市总工会将“金秋助学”活动与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总结表彰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年行动,进一步巩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成效,同时进一步缓解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职工家庭在读子女的就学问题。
今年7月初,市直工会印发了《关于开展六安市直单位第24届金秋助学活动的通知》,六安市职工服务中心同步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申报工作,职工服务中心共受理了7个单位23户困难职工申报材料。
为了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应帮尽帮,精准帮扶不遗漏,中心坚持“求真、求实”原则,对申报材料有疑问的职工采取电话问询和入户走访等形式进行深入核查。
长江精工集团职工查兰东,市职工服务中心在民政局信息比对过程中发现其本人名下有一辆面包车,父亲名下有一条企业所得税信息。经电话询问,查兰东表示这些都并非本家庭所有且出具了相关证明。为确定职工家庭真实情况,职工服务中心和市直工会成立核查组,一同前往查兰东家进行入户走访。一进门,患病的母亲躺在床上休养,年迈的父亲做着家务活,因早产导致残疾的小儿子依靠特殊护具艰难行走,家属正叠手工补贴家用。核查组当时便确定了职工家庭的困难事实。
据了解,通过基层工会调查摸底、职工服务中心精准谋划,市总工会全面审核,目前,共有5家单位的11名深度困难和相对困难职工符合“金秋助学”救助标准,合计发放帮扶资金59310元。对于不符合帮扶救助标准但家庭存在致困因素的2户已转至省总“第三方捐资金秋助学”(移动经费助学),还有5户已转为符合互助保障办“爱心助学”。( 彭雨洁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