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红色力量 筑牢防控堡垒
——我市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上下一心、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的红色堡垒。
裕安区鑫马物业党支部组建的病毒消杀志愿队伍。
发挥表率作用 投身抗疫一线
各级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参与疫情防控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战场,结合本单位职能职责,积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服务群众。目前,市、区两级近300家机关单位全部确定疫情防控包保联系社区,实现对中心城区全覆盖;共派出2700多名干部沉入防控一线,参与宣传、管控和服务工作。医疗卫生、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部门党组织组织党员在防控工作中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帮助社区每日对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居住楼层走道、楼梯等场所进行1次消毒,对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定人收集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市政务服务中心多渠道发布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事攻略,引导企业群众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审批窗口进一步简化流程,精简材料,实行容缺受理,提高办事效率,保障群众来了就办、办了能走。市疾控中心采取上门服务,为集中隔离人员接种各类疫苗。金安区、裕安区、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切实扛起防疫主责,所有领导班子全部下沉一线,划片包干,分线作战。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班子成员强化落实社区网格化管理,严格按照“城市社区精准布控到小区、小区精准布控到楼栋、楼栋精准布控到家庭”的要求,带头深入小区、遍访家庭,实地检查指导,落实防控措施,切实做到不漏一处死角。
金安区望城街道安丰社区“红色代办员”队伍为封闭单元楼居民配送物资。
聚焦隔离群众 践行为民宗旨
加强隔离群众生活保障,事关防疫工作大局和社会安定有序。各封闭小区临时党支部组织21000多名党员成立“搭把手”“小红帽”“红映经开”等3200余支志愿服务和红色代办员队伍,负责做好党群对接、保障供需互联。建立“我把号码留给你,你把困难留给我;你听我劝说,我听你诉说”的“两留两说”工作机制和“微信群接单、党支部派单、党员志愿者送单、无接触交单、全覆盖消单”的“一群五单”服务机制,把“红色超市”建在封闭楼栋上,切实做到“物品代购到户、健康管理到户、送医送药到户、信息沟通到户、防疫宣传到户、关心关爱到户”的“六到户”服务。
畅通“老小病残”特殊服务绿色通道,建立独居老人、重病户、重残户“1对1联包”工作机制,各封闭小区值守点统一配备老小病残、住户人口、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四合一”台帐,组织红叶、彩虹、行知、之源等专业社工机构参与服务保障,对5900余户7100多名特殊群体由党员志愿者“1对1”提供定制服务,确保药品、护理等应急需求送到小区、送到楼栋。对居家监测的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做到一生一案、一生一策,党员教师带头对其包保联系,并全部落实线上教学、线上家访,做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
关注隔离群众心理健康,创新“让群众知晓,请群众理解,请群众支持,请群众参与”的“一让三请”宣传模式,党员志愿者通过业主微信群、广播小喇叭等多种渠道,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疏解居家隔离群众焦虑情绪、消除恐慌心理,引导其自觉落实防控措施,不信谣不传谣。对于家有中高考学生的隔离家庭,通过线上转播学校中高考心理辅导讲座、开通线上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并组织10名心理专家轮流坐班“会诊”、邀请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党员老师参与心理辅导等方式,为隔离的考生和家长提供专业心理咨询、辅导,帮助他们缓解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
非公党支部自发组织志愿者,到各检测点开展检测宣传、信息登记、维持现场秩序。
汇集红色力量 凝聚抗疫合力
病毒无情人有情,风雨同舟心连心。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主动加强与属地党组织协同联动,积极下沉工作力量和资源,配合开展防疫工作,主动开展爱心服务,做到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建指导站带领园区160多个非公党组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捐赠物资活动,如六安银弈服饰有限公司、皖厨职业培训学校等企业通过捐赠防疫物资、无偿提供盒饭等方式,履行社会责任、凝聚抗疫合力。各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带头发挥作用,通过发放明白纸、悬挂条幅等方式大力宣传防控疫情应知应会内容,在各小区门口设立24小时疫情防控点,配合社区做好体温检测、人员登记等工作。市出租车行业党委组织开展“军装绿”变“志愿红”活动,成立退役军人出租汽车行业党员示范车队,为封闭隔离的住户购买物资、运送快递等。市律师行业党委组织各律师事务所成立抗疫志愿服务队,主动与防疫力量薄弱小区联系,协助开展工作。1800余名从霍邱县、金寨县等县区驰援“三区”的医疗队员逆行出征,连续工作7个小时不眠不休,助力“三区”开展核酸检测等各项工作,避免了疫情更大范围的蔓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真正做到一面党旗就是一支队伍、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