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匠心传承制好茶
——记市劳动模范、金安区东河口镇黄泥咀村茶厂技术员陈全福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5-10 09:14:51 【字体:

  4月28日上午,金安区东河口镇黄泥咀村村民钱业平和几个村民在黄泥咀村茶厂的茶园里忙着除草。在家门口干活、能照顾家,一年还有两万多元的收入,钱业平很是满足。

  黄泥咀村茶厂位于金安区东河口镇,毗邻六安九十里山水画廊沿线,是始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老厂。现担任黄泥咀村茶厂技术员的陈全福,是市级非遗六安黄大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第二届金安工匠。在陈全福的带领下,当初濒临破产的茶厂已然焕发出勃勃生机。

  陈全福23岁进入黄泥咀村茶厂,至今已工作了34年,他从一位普通工人到茶厂技术员,几十年来见证着、伴随着茶厂的发展壮大。三十多年一路走来,陈全福恪尽职守,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操作技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凭借自己所学专长,为茶厂的发展壮大,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陈全福感到无比光荣。

  作为一个和茶叶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茶人,陈全福深知茶叶的品种、原材料的质量决定着茶产品的品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深入山头地块,研究茶厂周边茶园土质、水源及茶树长势等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相关政策支持下,茶厂采取了茶园双替代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突破了现有的育苗技术,将茶厂周边废弃老茶园进行修复,更新老化品种的同时又解决了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生产用苗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环境,有效解决了周边农户大量夏秋茶原料无处安置进而遗弃的困境。

  在各种名优茶占大份额市场的今天,许多人逐渐抛弃传统制作技艺,而陈全福则一直坚守着这份传承。在制茶程序上,他积极响应国家保护与传承茶叶传统制作技艺的号召,并在此基础上继续钻研,开拓创新,学习先进技术,将传统工艺融入到现代清洁化加工流水线之中。在陈全福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茶厂生产的产品及其加工过程在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三品一标”中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陈全福组织人员加强传统技艺的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泥咀村茶厂于2020年入选六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同时入选六安市第二批非遗传习基地。

  陈全福深知,茶厂的发展壮大是茶厂所有人的功劳,他所获得的荣誉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而是所有坚持传承茶叶手艺人的骄傲。工作之余,陈全福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在茶叶初制、精制、审评等技艺上的所学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的同事们。

  “吃水不忘挖井人”,陈全福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深知能走到现在离不开乡亲的支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以茶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方面为突破口,通过建档立卡等方式,将无公害、绿色茶叶种植技术传授给周边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旨在促进茶农增收。同时,借鉴茶产业“师带徒”培训经验,以茶厂作为依托,利用他的所学专长,对周边小农户开展机动灵活的技术培训,使农户通过掌握技术来实现增收致富。

  “我与茶结缘了半辈子,是茶塑造了我,成就了我。人生道路很长,做人如同做茶,从审评取样到制作加工,路要自己踏踏实实地走,功夫修练到家才能尝到最终的香醇滋味。”陈全福告诉记者,劳模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鞭策与激励,他将把劳模精神带入到工作中去,争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再创新辉煌。(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沈 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