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我市积极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小块头”焕发大能量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2-25 08:56:36 【字体:

  近年来,我市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市政府先后出台多个文件支持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近三年累计争取“专精特新”省市级支持资金近8000万元,打造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突出、在国内、省内细分市场占有优势地位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坚持“专精特新”之路

  近年来,我市中小企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全市中小企业取得长足发展。规模再壮大,全市新增中小企业数2万户,居全省第七位;同比增长17.4%,居全省第四位。创新再提升,全市中小企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授权量0.32万件,同比增长53.5%。

  我市中小企业作出贡献、发挥作用的同时,基本处于产业链低端,也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而要建设制造强市,必须让占了六安全部企业99%的中小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我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小块头焕发大能量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坚持“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的工业企业,而“冠军”企业、“小巨人”更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品牌且具备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具有鲜明的四新特征,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在某一领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

  “专”注主业。倡导“专业化”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能始终“专注主业”,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六安江淮永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始建于1965年,始终坚持主业,把研发创新和工艺优化放在关键位置。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都在5%以上,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0余人,培养出国家高级技师和技师147人;并涌现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劳动模范1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经过多年积淀,已发展为国内中小模数齿轮制造行业的领先企业。

  “精”细管理。倡导“精细化”是中小企业在不断“精细管理”中提升能力,推行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安徽省六安恒源机械有限公司作为我市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年来公司一直秉持精细管理,注重公司产品研发和技术团队的组建工作。现拥有13项高新技术产品,三项省级重点新产品,还取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7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多项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独门“特”技。倡导“特色化”是中小企业培育比较优势的“独门特技”,以“人无我有、人优我特、以特取胜”确立独特市场地位。安徽华银茶油有限公司充分挖掘大别山区丰富油茶树资源,自主研发“茶叶籽低温压榨精制技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主导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先后获得省科学技术奖2项、发明专利9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在同行业中位于全国前列、全省首位。

  勇于创“新”。倡导“新颖化”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勇于创新”,不断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管理、新模式在企业的运用和转化。安徽应流航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深入推进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核心热端部件精密铸造研发,致力于航空发动机等核心制造技术攻关。目前拥有世界一流的精密熔模铸造生产线,突破多项“卡脖子”核心技术。

  在擅长的领域精耕细作,掌握核心技术,做到“小而专”“专而精”“精而强”,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走的路。

  擦亮“专精特新”品牌

  强化政策扶持,“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坚持梯次培育、动态管理,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在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奖补基础上,在全省首次提出市级“专精特新”后备库的企业,每户给予一次性奖补5万元。对“专精特新”企业在上市挂牌、融资对接、基金直投、企业诊断等方面均给予支持保障。

  创新梯队建设,“真抓实干”做优企业。坚持梯次培育、动态管理,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打造“小升规、规入库、库选精、精夺冠”发展梯队,在原有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基础上,在全省首次提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概念。截止目前,全市培育库企业190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9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5户。2020年我市“专精特新”培育工作实现新突破,九仙尊、志诚机电、乔康药业、森普新材料、鸿杰威尔和永成电子共6家企业成功当选安徽省第一批“专精特新”冠军企业;江淮永达、恒源机械和应流航源3家企业成功当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完善体系建设,“真情实意”服务企业。继续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和《2020年度企业家培养计划》。开展“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新生代青年企业家集训班等多种形式培训活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企业思维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企业管理。为“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政策+中介”服务,组织11家单位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社会化服务机构,共为57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梳理可申报项目185项,合计可申报资金0.97亿元,提出相关申报及工作改进建议282条。

  优化金融服务,“真功实效”帮扶企业。积极争取信贷政策和信贷资源,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库,多形式、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大力推广新型政银担、“税融通”、续贷过桥等金融创新业务。鼓励开展应收账款融资,扩大应收账款融资规模,广泛开展中小企业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专精特新”在六安已成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和中小企业追求的金字招牌。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每年优选一批中小企业纳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集中政策资源,加大培育力度;申报认定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壮大一批在省内细分市场占有率居前的“冠军”企业,打造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小巨人”。( 刘自新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传军 田凯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