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救死扶伤 大爱无疆
——我市援南苏丹医疗队侧记(4)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12-15 09:39:17 【字体:

  9月17号新儿科成功复苏和抢救不足7月龄,体重700克的新生儿。

  9月24日开始康复科用电针、拔罐、理疗等治疗脊髓外伤后截瘫的患者,肌力从0级恢复到2-3级,现在进一步康复治疗中,效果良好。

  9月25普外科急诊手术救治面部刀砍伤,合并鼻部断裂,上颌骨骨折,术后恢复良好。

  10月14日麻醉科参与抢救高处坠落伤合并脑出血、脑挫伤的同胞,恢复良好。

  ……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医疗队救死扶伤的见证。出征以来,医疗队于9月14日开始在朱巴教学医院工作,普外科门诊100余人次,手术15台,住院12人;新生儿出院150余人,抢救成功一例超低月龄,超低体重新生儿;麻醉科实施各类麻醉30余台,参与抢救急危重病人三例;皮肤科门诊近1000人次;康复科治疗300余人次,针灸治疗一例脊髓外伤后截瘫的患者,效果良好。

  中医康复科主治医师马坦坦出征即兼任发扬光大祖国传统医学的重任,他没有辜负祖国的重托。他中医推拿、针灸、艾灸、火罐、物理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技术样样精通,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技术一一开展,为当地的慢性颈肩腰腿痛、肌肉损伤、脊髓外伤术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失眠、呃逆、头晕头痛等患者带来福音,发展了一批忠实的患者群,并把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当地的康复医生,受到了好评。他为一位脊髓外伤后截瘫的患者床边治疗,连续做了一周的电针、拔罐、物理治疗后,患者的双下肢肌力由0级增加至2—3级,现仍在进一步康复之中,治疗效果得到病人和当地医生的一致认可。马坦坦现正在与南苏丹卫生部及朱巴教学医院相关领导协调,推进和筹划朱巴教学医院中医康复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扩大祖国传统医学在南苏丹及更多非洲国家的影响力。

  来自六安市中医院的皮肤科主治医师刘芳主任,每天要接诊60—70个病人,比国内的工作量还要大,需要高速运转。语言不通,她需要助理把患者说的阿拉伯语翻译成英语,才能了解病人的情况。病人都是黝黑的皮肤,给皮肤的检查增加了困难。狭小的诊室空间,没有窗子,闷热不堪,病人都挤在里面,往往还没开始看病,汗水就浸湿了全身。患者没法测体温,又没有任何防护措施,随时都可能暴露在新冠肺炎感染的环境内。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挑战可想而知。更要命的是,刘芳需要直接发药给病人,药品种类和量都不足,往往看到一半病人的时候,药就发完了,后面需要大量的解释工作,让患者到药房自行购药。这些都给她的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但她通过各种努力,现基本能应付自如,按时按量地完成自己的门诊工作。

  除了以上在医院的业务工作,队员还兼任医疗队相应的管理职务:吴永军兼任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纪律委员、队委会纪律安全委员,谢海燕兼队委会学习委员,朱长龙兼任队体育运动委员,马坦坦兼任医疗队出纳,江长龙兼任医疗队抗疫物资管理员,刘芳兼任医疗队药品管理员,协助队长完成医疗队的日常管理工作。各个队员各执所长,相互沟通理解,通力合作,战友情深,在遇到重大复杂问题的时候,全队15名队员可以迅速地组成多学科诊疗组,各抒己见,发挥自己专长,最终拿出最合理的诊疗方案。

  吴永军告诉记者,参加援外医疗队之前,本来是想看看国门之外的世界,抱着完成政治任务的心态来的,但当真正踏入这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贫穷落后、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大部分人处于半饥饿状态,还是有诸多的意想不到。距离现代社会相差太远,医疗落后,教育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各个领域都需要我们的援助,大家都深感力量有限,不光要给予他们物资上的援助,更要在思想上启发他们,学习我们中国人不怕吃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要靠自己实现富强文明进步。”

  “相信在省卫健委援外办和大使馆经商处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八队所有队员通力合作,排除万难,一定能完成一年的援南医疗任务,治病救人的同时,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吴永军和队员们看来,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精神,使南苏丹的医疗卫生状况逐步完善,当地人民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是他们的责任更是他们的心愿。(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宋金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