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时评>详细内容

鲁迅控烟:尊重历史,亦须观照现实

编辑:高方勇 来源:六安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9-01 11:35:38 【字体:

  近日,绍兴鲁迅纪念馆一面鲁迅夹烟形象的网红墙引发争议。有游客认为,将抽烟的鲁迅置于公共场所可能误导青少年、鼓励吸烟行为,建议更换。这一争议既涉及历史人物的真实呈现,也触及公共空间的文化引导责任,值得冷静讨论。

  鲁迅抽烟,从来不是什么秘密。翻看老照片,读读回忆录,烟雾几乎是从他的文字里飘出来的。那是他思考、写作、甚至抗争时最真实的状态。有人说,那支烟里,有他深夜伏案的孤寂,也有他横眉冷对的倔强。如果我们今天因为这根烟感到“不适”,就要把它从历史中抹去,那是不是也是一种对真实的不尊重?

  但反过来,投诉者的担心,也不是完全没道理。现在谁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公共场合禁烟都写进法律了。突然在纪念馆墙上看到一位备受尊敬的文化名人姿态娴熟地夹着烟,确实可能让人——尤其是孩子产生某种错觉,甚至把抽烟和“有范儿”“有思想”错误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担心,其实是希望公共空间能传递更健康的价值观。

  那我们该怎么办?是把墙拆了?还是假装鲁迅从不抽烟?

  或许没必要这么极端。历史就是历史,它不需要为符合今天的标准而“化妆”。但这也不代表我们只能被动地呈现一切。比如,能不能在这面墙旁边加个小说明?讲讲鲁迅和烟的故事,也明确提醒:先生那个年代,吸烟的危害还没被广泛认知,但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吸烟不仅伤身,还影响他人,如此一来,既保留了真实,也表达了态度。

  我们纪念鲁迅,不是因为他抽烟,而是因为他那些到今天仍然锋利的思想,因为他那种不肯妥协的精神。若只聚焦在一支烟上,反而忽略了真正值得被记住的东西。

  历史不该被美化,也不该被轻易否定。它是一面镜子,照得出过去,也映得见现在。在这面镜子里,我们需要的是更清醒的观看,而不是急着擦掉那些让我们感到不适的痕迹。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我们需要的是桥梁,而非围墙。(严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