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时评>详细内容

舌尖上的安全感,何时不再如履薄冰?

编辑:高方勇 来源:六安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8-15 10:17:06 【字体:

  食品安全这老话题,最近又“火”了。预制菜被推进学校食堂,家长们忧心忡忡;‌广东湛江"保水虾仁"案,消费者们摇头叹气。每一次风波过后,我们都在问:花钱买的东西,真能放心吃进肚里吗?

  食品安全问题,说白了就是信任问题。信任这东西,像玻璃杯,摔碎了再黏合,裂痕却永远在。那些黑心作坊、偷工减料的厂家,一次次挑战底线,把消费者推入疑虑的深潭。谁不想吃得安心?可现实是,超市货架前,人们拿着食品标签反复端详,试图从密密麻麻的小字里辨别真伪;外卖订单下了,心里还要打鼓,这后厨到底干不干净?真金白银换来的“吃”,却吃不出安全感,这滋味谁尝谁知道。

  监管当然在发力。可为何“管不住”的新闻总是不绝于耳?要么是“九龙治水”,部门间推诿踢皮球;要么是“马后炮”,等媒体曝光才匆匆行动。更有甚者,地方保护伞下,某些企业成了打不倒的“常青树”。管不住、管不严,再多的制度文件也成了挂在墙上的摆设。当监管的牙齿不够锋利,那些蠢蠢欲动者自然就少了忌惮。

  说到底,守护“舌尖安全”,不能只靠消费者炼就“火眼金睛”,也不能总等着媒体去“揭盖子”。它需要监管真正长出铁齿钢牙,扎紧篱笆,让每一次违法都付出沉重代价,不敢再犯。更需要企业把良心真正放进成本核算,明白信誉才是长久生意的基石。

  当某天,我们买菜做饭、点份外卖时不再反复犹豫,不再提心吊胆,那才是食品安全真正回归本质的时刻——它本应如此平常,如此理所应当。

  信任的重塑没有捷径,唯有一寸寸的扎实前行,方能重新凝结那曾被屡次辜负的“吃下去的心安”。(严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