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 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建立精神心理健康筛查监测数字平台”“完善医教协同服务体系”“构建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等建议,以期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全方位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和“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到24.6%,小学生抑郁风险从2019年的6.8%上升至2023年的12.9%,心理健康问题低龄化趋势明显加剧。同时,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具有隐蔽性,他们可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因为害怕被误解、评判而选择隐藏自己的困扰,倘若不及时关注和干预,后果不堪设想。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或是父母的过分期待,让孩子在高压下成长;或是陪伴与沟通的缺失,让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或是繁重课业的课业压力、难以言说的校园暴力,让孩子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或是网络不良信息的充斥,让孩子在海量信息中迷失……与此同时,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设备的不足,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才的短缺,是当下心理健康教育亟需破解的“困局”。再加上全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存在偏差,部分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苗头时选择忽视,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不敢轻易寻求帮助,也造成了种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
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形势,各地纷纷采取创新举措,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成都市在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心理驿站”,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驻点,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杭州市教育局推行“校园心理委员制度”,每班设立心理委员,协助教师关注同学心理状态;昆明市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整合“0871—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实现全天候、无阻隔、全免费的线上预约疏导及评估分类、心理咨询等“定制式”帮扶服务……这些都对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意义重大。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部分地方也在探索如何借助AI技术更好地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例如广东12355小程序创新引入AI技术和大模型能力,生成“AI陪聊智能体”,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AI陪伴”。AI技术能够弥补传统心理咨询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等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数据泄漏风险以及算法偏见,未来更加应该思考,人类与人工智能如何协同发展,让人工智能成为更好的人类“助手”,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
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是一项长远且艰巨的工程。政策法规的完善、家庭教育的温度、学校专业化的引导、媒体的宣传教育、医院诊疗水平的提升等等,全社会、多方位地参与,缺一不可。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唯有真重视,才有真举措;唯有真行动,才有真改变。愿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在阳光下成长,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光明的未来!(顾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