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时评>详细内容

传承淠史杭精神 再创大别山辉煌

编辑:高方勇 来源:六安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7-11 10:43:57 【字体:

  位于安徽省中西部的淠史杭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工程。这一伟大工程,自1958年8月19日动工兴建,至1972年工程基本建成通水,历时14年。十四载风雨历程,十四载汗水拼搏,十四载战天斗地,不仅建成了这一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更孕育了伟大的淠史杭精神。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改造大自然造福皖西人民的伟大征程中,淠史航工程中凝结出的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的精神,犹如在冰天雪地中绽放的灼灼红梅花,永远激励鼓舞着我们,要继承先辈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拼搏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取得更大成就。

  我们要依靠人民创造伟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淠史杭伟大工程长达14年的建设岁月中,近百万皖西民众,成立了近万个水利团和6400多个突击队、战斗队,队员们自带工具,自备口粮,自制土炸药,自建水泥厂,自筹石木材,硬是用十字镐、独轮车,靠着肩挑手抬,完成了近6亿立方米的土方工程,这是何等艰苦卓绝的精神,又是何等伟大的胸怀与气魄。今天,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我们同样需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我们要抓住机遇再创辉煌。64年前,在新中国成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之际,近百万皖西儿女,毅然在举国上下兴起发展建设的热潮中,用青春和热血,用拼搏和汗水,顺势而动,主动作为,牺牲奉献,才最终留下了泽被后世的淠史杭伟大水利工程。今天,在发展奋斗的新时代,和64年前的艰难困苦相比,前人铺路,我们有太多的坚实基础与发展机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东风下,我们要全方位深度融入合肥经济发展都市圈,在六安市与上海市的对口合作重大发展机遇中,我们要抢抓政策机遇,科学谋划制定发展方案,全力促进优势互补,在青山绿水的大别山区,激发绿色振兴新动力。我们要追踪落实关乎民生发展项目的落地见效、开花结果,奋力展现新时代老区人民一脉相承的拼搏精神,再创大别山辉煌。

  我们要深化改革激活创新动力。1986年,在淠史杭骨干工程基本建成十四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淠史杭工程总设计为首届科技进步一等奖,刘伯承更为淠史杭工程题词:“科学态度、革命精神”。当年,根据皖西地形特点,淠史杭工程渠道设计打破传统5000分之一比降,创造性地采用了20000分之一比降,采用长藤结瓜式工程体系,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今天,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时代,我们更需要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安徽考察,都对科技创新作出重要指示。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为安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我们大别山区抓住机遇勇闯新路奋起直追提供了航向和动力。如果说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引擎,那么,体制改革便是点燃这一引擎必须的点火系。采用多种方式支持创新主体创业,开展国家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出台科技创新条例,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大胆摸索尝试的体制改革创新新途径、新路子。

  六十四载风雨兼程,半个多世纪沧桑历程,岁月长河带走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和热血,带不走的是屹立在皖西大地上的座座丰碑,还有融入到皖西人民血液里的淠史杭精神。

  继往开来,我们唯有依靠人民,抓住机遇,改革创新,才能在经济文化发展、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贡献出皖西力量,再创大别山辉煌!(郭昌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