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国内新闻>详细内容

今日辟谣(2023年11月30日)

编辑:高方勇 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浏览次数:36 次 发布时间:2023-12-01 08:23:58 【字体:

图片

2023年11月30日

图片

 谣 言  重庆预制板房2024年将迎来大拆迁?

图片

真相:近日,一些自媒体发布视频称“重庆预制板房将迎来一个大拆迁,就在2024年。估计2000年以前的预制板房全部都要拆掉”。经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核实,相关信息不实。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明确表示:“房屋征收项目要符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的公共利益情形,房屋为预制板房屋并不是规定的公共利益情形,目前重庆市没有拟定征收预制板房屋的计划和方案。”(来源:“重庆辟谣”微信公众号)

图片

 科 普  奥司他韦和“支原体三件套”销量猛增!不能盲目用药!

详情:冬季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相应的治疗药品需求也持续增大,各种“网红药方”层出不穷。医生建议,用药应先去医院检测是哪种病原导致,不能盲目用药。

1.奥司他韦能预防流感吗?

奥司他韦是一种特异性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是阻止病毒扩散,而非阻止病毒入侵。因此,对于没有感染流感病毒的正常人来说,服用奥司他韦并不能预防病毒感染。

2.支原体“三件套”是否靠谱?

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阿奇霉素+布洛芬+愈酚甲麻那敏”成为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网红用药“三件套”。实际上,我们不应轻易相信所谓的“网红药方”,因为药物在患者身上会表现出个体差异,尤其是针对儿童,在多脏器功能发育不太健全的情况下,处理药物需结合儿童自身基础情况,由医生评估,从而给出安全有效的建议。(来源:“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图片

 提 示  12月1日起,“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全面禁用‘生鲜灯’”等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详情:12月1日起,多项新规开始执行。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一起关注。

1.取消有关法规和工作流程要求的结婚证明等材料。社会保险经办领域首部行政法规《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自12月1日起施行,明确公安、民政、卫生健康、司法行政等部门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共享个人有关信息;取消有关法规、规章和工作流程要求的结婚证明、工伤认定结论、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等证明材料。

2.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全面禁用“生鲜灯”。《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自12月1日起实施,明确经营者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时,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3.牙膏功效宣传不得误导消费者。《牙膏备案资料管理规定》自12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牙膏的功效宣称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禁止标注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对添加氟化物的非儿童牙膏应当标注“本产品不适用于儿童”等。

4.食品经营许可流程进一步简化。《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自12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简化食品经营许可流程,压减许可办理时限;明晰办理食品经营许可的范围和无需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具体情形等。

5.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正式签发启用。12月1日起,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正式签发启用。新证启用后,持证人可通过互联网平台线上办理交通出行、生活消费、金融等私人事务。(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详情

明天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图片

图片

2023年11月28日

图片

          谣                     青岛、济南、牡丹江等地发生车辆坠桥和落物“砸死人”事件?    
   

图片

真相:         近期,网络上陆续出现关于“山东青岛莘县路小港立交桥上有轿车坠下砸中一名路人” “济南电动车从高架桥上掉下砸死送货快递小哥” 以及“黑龙江牡丹江市过路人被冰溜子砸死”的视频信息,引发关注。         经青岛当地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核实,近期从未接到过“青岛莘县路车辆坠桥砸人”的事故警情。         青岛日报记者查阅多个网络平台后,确认是11月22日发生在山东济南的一起交通事故:         事发当日,一辆小型普通客车追尾碰撞前方同向行驶的一辆正三轮摩托车;         摩托车被撞至非机动车道内又将一自行车驾驶人撞倒。         该起事故中涉及的车辆均未在高架路行驶,不存在网传的“车辆从高架桥掉落”情况。    
另外,关于网传“牡丹江市过路人被冰溜子砸死”的信息,牡丹江市委网信办日前发布辟谣公告称:经核实,牡丹江市未发生此类伤亡事件,公安机关已对发帖人进行训诫处罚。(来源: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青岛日报”微信公众号、牡丹江市委网信办)    

图片

 科 普  关注和科学对待秋冬季情绪失调

详情:         进入秋冬季后,各地降温明显。秋风瑟瑟、万物凋零,使人触景生情,产生悲观情绪,一些人开始出现易怒、悲伤、浑身乏力等情况,“悲秋综合征”“冬季忧郁症”等词条也登上热搜。这真的是矫情吗?其实,这种个人情绪伴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转变的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主要原因是秋冬季气温下降、光照减少,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缩短的变化,出现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的情况,进而引发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    
“季节性情绪失调”常见于三类人群:一是久坐办公室,很少有户外活动的人;二是性格悲观,内心敏感细腻的人;三是处于特殊时期的人,比如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老年人、孕产妇或更年期的女性等。    
当发现自己可能出现“季节性情绪失调”时,可以尝试多晒太阳、适量运动来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也可以主动找家人、朋友倾诉来缓解压抑紧张的情绪;还应注意起居有常、饮食有节、调整心情、收敛神气。若采取以上措施后情况仍没有得到缓解,应尽早前往医院进行诊疗。(来源:中国青年报)            

图片

 提 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醒,这些都是假的!

详情:近期,不少经营主体向市场监管部门咨询,有不法分子冒充市场监管人员向未参加年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打电话,称企业因超期没有年报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引导搜索所谓的小程序或公众号,误导经营主体按照同意委托、交费等步骤进行操作,骗取费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醒各经营主体,报送年报、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务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官方渠道。各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如收到类似短信,含收费、提供银行卡等内容,不要点击、不要回复。网络上类似“统一企业执照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年报通”等均属于假冒。若有疑问请及时与属地市场监管部门联系,以免上当受骗。(来源:“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    

图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