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活动力推科技项目转化上快车道!2020年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大会成功举办
12月10日-12日,广东省教育厅与佛山市政府联合举办的2020年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大会(下称“对接大会”)及系列展示对接活动在佛山举行,大会至今已是第四年举办。
12月12日上午,2020年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大会举行
大会的举办,旨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成效,构建有序、健康、发展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年“质变”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国致辞
2019年,省内高校在佛山企业转移的技术成果数超过600项,服务收入超1.5亿元,同比增长95%以上。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对佛山长期重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表示感谢,点赞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工作渐入佳境,探索出一套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行之有效的运行办法,为全省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省教育厅将继续支持佛山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支持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高质量开展工作,希望佛山成为全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枢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致辞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现场了解高校科技成果
广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报告发布
《广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报告》发布


《报告》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广东高校科技创新的现状。当前,广东高校科技转化规模持续增长,平均质量提升明显。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本科学校具有头部明显作用。高校创新应用行业分布广泛,以生物医药和装备制造业为主。从成果转化收入来看,广东省内高校向企业转移成果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另外,《报告》亦提到,广东高校科技项目大额成果转化占比不断增大,作价投资增长迅猛,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促41个成果转化落地金额超2亿
为推动广东高校科研项目培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保障“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顺利运作,佛山市出台了《佛山市促进高校科技成果服务产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与知名高校合作建设转化工作站;依托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群,在重点产业聚焦成果转化前孵化、高校师生创业项目培育等,2年来共资助扶持项目达166个。
大会举行了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和高校工作站授牌仪式。佛山市教育局局长商学兵为顺博创意产业园、蚁米价值孵化器、大明照明电器和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等13家2020年新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授牌。
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和高校工作站授牌仪式
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副处长靳天来为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汕头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湘潭大学等12个2020年新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工作站揭牌。
12个2020年新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工作站揭牌
通过工作站、基地群建设,将进一步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高高校创新驱动服务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此外,现场还进行12个投资孵化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依托高校科技创新力量,创新机制体制做实做活,组建技术经理人专业团队开展实地调研,整合高校和各类创新资源,精准定位技术应用领域,深度挖掘高校高质量科技成果,深入一线调研产业技术需求,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对接,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超百项,直接服务的项目及其转化落地金额达41项和2亿元。
12个投资孵化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
转化大会还邀请了东北大学校长赵继,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教授刘焕明,日本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刁东风,分别进行了“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科技成果双向转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和“用纳米的思维看世界-碳纳米传感”的主旨演讲。
东北大学校长赵继作主题演讲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教授刘焕明作主题演讲
日本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刁东风作主题演讲
本次转化对接大会期间,还同步举行了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理人培训(第8期),中国(第一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讨会,高校高质量成果展示对接活动,以及院士团队项目精准对接活动。
打造湾区成果转化“加速器”
为深化粤港澳高校创新合作,打通产业精准对接渠道,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作为全省品牌活动已连续开展三年。
2020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总决赛现场,高校项目同场竞技
初创组获奖名单
成长组获奖名单
总决赛上,参赛团队依次路演,先进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以及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项目同场竞技,赛事高潮迭起。参赛团队通过“9+6”路演形式演讲,经过9分钟推介和6分钟答辩环节后,由专家评委团从项目的科技含量、市场机会、团队的业务能力及管理能力等多角度对参赛项目进行打分。最终,《柔性透明电子封装超高阻隔膜研发》《Micro-LED新型显示分别获得初创组》分别获得初创组和成长组一等奖。
总决赛一等奖项目颁奖现场
总决赛二等奖项目颁奖现场
总决赛三等奖项目颁奖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