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公告公示>详细内容

六安市公开第三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

编辑:赵璐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次数:28 次 发布时间:2025-03-25 20:06:43 【字体: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2024年5月30日至6月7日、6月11日至7月1日,安徽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六安市开展第三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于2024年10月8日向我市反馈了督察报告。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全面认账、全力整改,及时研究制定了《六安市贯彻落实第三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以下简称《整改方案》),全面部署并系统推进整改落实。目前,《整改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并在六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布。

《整改方案》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重要战略位置,通过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以及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等形式深入学习,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统筹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针对督察指出的4个方面14类问题,《整改方案》梳理形成了六安市贯彻落实第三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措施清单(35项),逐一明确整改问题、任务、标准、责任,做到可操作、可检查、可考核。

《整改方案》提出了整改目标,即强力推进督察问题整改到位。对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立行立改,快速整改到位;对需要序时推进的,不等不拖,加快推进整改,确保所有督察反馈问题和信访件按时完成整改销号。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总体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地表水国考和省考断面稳定达标,主要河流干支流水质持续改善,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整改方案》提出了4个方面的整改重点举措。一是切实担负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全面落实《六安市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规定(试行)》,坚持“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督促各级各部门履行好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发挥好市生态环境保护12个专业委员会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力。严格落实《六安市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核查考核暂行办法》,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二是统筹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其他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聚焦本次督察反馈的35个问题和交办的202件信访件问题,对照整改要求,制定整改清单,落实整改措施,压实整改责任,确保整改到位。统筹推进历年生态环保督察和警示片交办问题整改,实行清单化交办、节点式推进、闭环式管理。严格落实“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适时开展“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组织县区、开发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常态化开展问题自查,做到边督边改、立行立改,从严整改、从严督办。三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七个专项行动”,合力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做好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落实重污染天气管控措施。开展园区涉气企业“环保体检”,针对问题开展帮扶提升。持续提升面源污染精细化治理水平,加强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管控,推动市城区建筑施工工地和重点区域道路扬尘监控全覆盖。创新污染防治监管手段,探索开展企业(单位)生产治污设施“双电量”监控。开展锅炉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倒排工期实施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和生物质锅炉高效除尘设施改造。深入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老旧货车淘汰。组织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强化入河入库入湖水质达标管控,确保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加大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和建设力度,持续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强化运维管理,定期开展水质监测。补齐农村水环境治理短板,高质量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确保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发挥实效。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整治,及时清理河道岸线占用现象,同时加快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进展,改善主要河湖和流域生态环境。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全面排查全市存量建筑垃圾堆放情况,分类别开展整治,探索多渠道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途径。加大对污泥处置全过程监管力度,切实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落实生活垃圾填埋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对既有垃圾填埋场开展防渗排查改造、地下水环境调查和评估。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逐步健全危险废物贮存、转移、运输、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非法处置等违法行为。开展农用薄膜、农药包装废弃物专项行动,加强台账管理,完善落实农药包装废弃物全程追溯机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四是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

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问题主动发现和处置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升行动。创新污染防治监管手段,拓展大气污染防治智能预警系统应用场景,实施国省控断面溯源排查专项行动。构建河湖生态综合监管机制。建立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探索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程监管和闭环运营机制。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坚决打击违法排放、侵占自然保护地、监测数据造假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完善生态环境政策制度,建立由末端污染治理转为前端源头管控和全过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型污染防治体系。发挥生态示范引领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生态环境要素保障,提升重大项目环评审批质效。积极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推动更多县区、园区争创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为保障整改工作顺利推进,《整改方案》明确了保障措施。即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环委办负责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的协调、调度、督办,强化整改进展情况调度。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是本地本单位整改工作的责任主体。将此次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转办信访件问题办理纳入“1+1+N”管理系统,实行月调度和督办,加强对各县区、各有关单位整改落实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掌握整改工作进展情况。采用清单销号管理办法,视情采取通报、约谈等措施,扎实推进督察整改工作。对在整改过程中工作不力,敷衍整改、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特别是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搞“一刀切”整改的,从严追责问责。

六安市公开第三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